美媒:美國製造商爲什麼離不開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福布斯》雜誌12月16日文章,原題:這就是爲什麼美國製造商無法離開中國 由於關稅不斷增加和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威脅,美國製造商面臨着越來越大的與中國“脫鉤”的壓力,但現實是,大多數製造商根本離不開中國。儘管存在貿易摩擦,但美國無法與中國分道揚鑣。
我最近與總部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全球工程和製造服務企業東西方製造公司(East West)的首席執行官斯科特·伊利森進行交談,以“深入瞭解”近年來該公司的供應鏈如何發生變化。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爲《財富》全球100強和500強企業生產數千種產品,旨在利用全球製造業來幫助客戶降低總體成本並提高競爭力。公司最初在中國深圳地區開展業務。
伊利森解釋說,在特定地區開展製造業務的決定很複雜,並且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實際上,低成本勞動力並非最重要考慮因素,更關鍵的因素包括:獲得原材料和供應商網絡、熟練勞動力、分銷和物流基礎設施以及稅收優惠等。伊利森認爲應承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並詳細說明了他們爲何在今年關閉兩家北卡羅來納州工廠,這是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徵收25%關稅的直接結果。他表示:“我們是密西西比河以東最大的電子組裝商之一,許多零部件只能來自亞洲,沒有國內來源。”
美國和許多跨國公司之所以離不開中國,首先,與中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很大關係,這些經濟特區旨在吸引外國投資、刺激創新和加快工業增長。例如,深圳在1980年被指定爲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前曾是一個小漁村。如今,深圳已成爲2024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之一,是華爲和騰訊等跨國科技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並在2023年被《福布斯》評爲擁有最多億萬富豪的十大城市之一,還被一些人視爲“中國硅谷”。深圳的案例表明,當密集的供應商集羣、物流基礎設施(包括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熟練工人、經濟投資和稅收優惠等因素聚集在一起時會讓一個地方發生什麼鉅變。
讓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能夠獲得關鍵原材料,包括鈷、鈦、鋰、鎂和稀土元素等,獲得方式是要麼直接開採,要麼從其他國家進口並提煉。202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發佈了一份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50種礦物商品清單,中國是其中26種礦物的主要來源國。這些關鍵原材料用於各種領域,包括能源生產、通信技術、交通運輸和國防等,對從手機、計算機硬盤、電動汽車電池,到導彈、高科技武器等各種產品都不可或缺。
因此,美國企業嚴重依賴中國企業採購零部件,並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製造產品。波音公司表示,目前,中國是波音所有商用飛機型號的零部件供應商,全球有超過 1萬架波音飛機的零部件和組件在中國製造。蘋果公司一直在將一些工廠遷移至東南亞和印度,但其產品仍然依賴在中國製造的多種零部件。儘管特斯拉在美國製造汽車,但該公司40%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都是中國企業。
拜登政府確實通過立法爲美國創新和工業生產力提供數萬億美元及稅收優惠,並最終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興。但是,美國要建立類似於中國經濟特區模式的製造業生態系統,仍需更多的資金和投資,而且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發展起來。與此同時,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中國製造”,都是美國必須承認的現實。(作者什米特·奧比亞洛,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