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園建設提高中國城市生活質量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6月23日報道,原題:中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建造公園活動,熙熙攘攘的城市變得更環保、更清潔 在中國首都北京的郊區,一條河流的岸邊小道被禁止通行,一塊標識牌“輕聲細語”地提醒人們:黑天鵝孵蛋期,請安靜繞行。在這條小道上方的平臺上,清河濱水綠廊的遊客們正在觀察一隻雌天鵝守護着巢裡的蛋。其他幾隻天鵝在湛藍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遊動。劉俊平(音)指向附近的圓明園說:“一開始這裡連只鴨子都沒有,現在天鵝也從圓明園來到這裡,因爲環境改善了。”

“清河”在中文裡意味着“清澈的河流”,但直到最近幾年,北京居民纔開始用這兩個字來描述這條河流。水質改善歸功於附近廢水處理設施升級,過去這些設施不堪重負,有時未經處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河中。每天都來該濱水公園散步的劉俊平說:“河水曾經很臭。現在處理得很乾淨,到處都能看到魚。”

清河濱水綠廊河道長1.17公里,是北京和中國各地開展的更大綠化項目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環境標準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北京人口密度大,大家都在承受壓力,”28歲的遊客楊靜(音)說,“修建這樣的公園讓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感到高興,都能放鬆身心。”

公園衆多向來是北京市的特色之一,但當地公園建設步伐一直在加快。今年1月媒體報道稱,北京市的目標是2024年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91%。目前北京市全市公園綠地總數爲1065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9平方米。北京市表示,要將北京建設成爲天藍水清、森擁園簇、秩序壯美的和諧宜居花園之都。

過去20年來,中國大多數城市都在景觀美化和綠化方面大舉投資,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劉東雲說:“這種投資能使人們親眼看到、觸摸並體驗到它們帶來的休閒機遇。”

近幾十年來,隨着快速城市化伴隨令人窒息的污染,公園綠地在中國城市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儘管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公園爲人們在大城市快節奏生活和擁堵交通中提供了可喜的放鬆之處,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公園20分鐘效應”話題今春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流行,人們紛紛發佈在湖邊野餐或在長椅上曬太陽的照片。

一名26歲的女士在參觀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時說:“越來越多人喜歡散步……”她覺得北京的環境比以前“好很多”。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師朱麗霞(音)說,這座公園開放前附近居民只能跑去更遠的地方,“公園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人甚至在公園開設書法課,我們都參加了。”曾幫助設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的劉東雲說,這個公園不僅與城市融爲一體,還促進周圍社區的改造和發展。他也承認,“我們不能無限期地建設更多公園。如今重點應是妥善運營和維護現有公園。增加更多設施並舉辦更多活動,鼓勵公衆更多使用。”(作者詹妮弗·杰特等,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