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報道:中國更加重視應對極端天氣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9日報道,夏季伊始,中國多個省份就展開了大規模應急響應工作,防範極端天氣演變爲災難。繼去年創紀錄的熱浪之後,中國部分地區今年6月遭遇了乾旱、洪澇和颱風——有時還會接連發生。在中國東部的山東省,極端高溫導致部分地區農作物播種延遲,數週之後一些地區又遭遇了洪澇災害。

報道稱,中國已將應對極端天氣作爲一項政策重點。氣象部門官員近日發出警告稱,氣候變化加劇高溫和強降雨天氣,中國容易受到不利影響。

此前,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首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進展報告,強調有必要完善氣候變化預警系統,加強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之間的聯動。

報道援引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劉君言(音)的話表示:“如果這些部門彼此孤立,就無法系統性應對氣候問題。我們不能躲在角落裡各自處理危機。”

劉君言說,這種協作將成爲今年洪澇期間挽救生命的關鍵,同時也將完善面向偏遠山區居民的預警體系,通常這些地區開展減災工作的力量最爲薄弱。

報道還說,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湯緒說,雖然地方政府意識到了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但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意味着各地防災、抗災、救災能力存在差距”。

湯緒曾擔任上海氣象局局長。他列舉了近年來各地區面臨的災害——西北地區的旱災、西南地區的滑坡泥石流,以及東部沿海的颱風和風暴潮——以強調爲什麼“災害預防是一項艱鉅工作”。

湯緒表示,一些地區能迅速發現和應對風險,而另一些地區反應則較慢——但至少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報道稱,中國政府日益要求地方官員在應對災害方面做得更好。

近日,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在新聞發佈會上告訴記者,未來30年,中國區域平均高溫熱浪天數將增加7至15天,平均極端最高溫度將上升1.7至2.8攝氏度。

報道表示,近年來,中國致力於成爲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引領者。如今,綠色科技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的關鍵驅動力之一。(編譯/胡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