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尾部車企陷入危機或“離場” 必須考慮車輛售後維修問題

每經評論員 裴健如

近期,高合汽車的停工停產危機引發廣泛關注。儘管高合汽車方面表示,目前正全力採取各種紓困舉措,會將用戶的服務運營、車輛的售後維保等作爲最高優先事項竭力保障,但仍有不少用戶擔憂,售後服務能否如預期般兌現。

不單單是高合,威馬、天際、愛馳等一系列造車新勢力陷入經營危機或“離場”,也都留下了種種售後問題,維保難、配件不齊、APP停服等問題數見不鮮,用戶們早已苦不堪言。

在筆者看來,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轉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新階段,市場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尾部車企逐步被邊緣化已是趨勢,這就要求造車新勢力必須加速完善售後服務體系。

究其原因,其一,與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售後服務市場發展相對滯後,隨着大量新能源汽車進入維保高發期,售後服務需求增長與售後服務能力不足的矛盾將愈發凸顯;其二,由於新能源造車的高壁壘、高投入以及長週期特性,部分企業將時間和精力押注在造車、賣車等售前、售中環節,對建立健全配套的用戶售後服務體系並未足夠重視;其三,完善售後服務體系,是保障用戶權益、以用戶爲中心的重要體現,在各車企愈發重視用戶運營的當下,這無疑也是拉近與用戶距離、提升用戶黏性,進而提高企業信譽、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抓手;其四,主機廠是完善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體系最重要的參與者,唯有各主機廠積極參與,我國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體系建設才能迎來質的飛躍。

要建立更加完善、規範、有保障的售後服務體系,筆者認爲,一方面,造車新勢力應以自建、合作、獨立第三方等多種服務模式,優化服務內容,規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構建起自身相對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必要時應考慮向第三方維修服務商開放部分維修相關技術;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吸收各方意見,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相關維修服務標準,努力提升全行業的售後服務水平。此外,在制定相關標準、法規時,應將品牌倒閉但仍在質保期內的車輛售後維修問題考慮進去,要求主機廠在破產清算之前,解決車輛配件的供應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想要規避售後風險,需要在售前階段擦亮雙眼,儘可能選擇知名度較高、售後服務質量相對更有保障的品牌,同時提前對品牌的售後服務渠道、費用等進行了解。遭遇售後服務難題後,可向當地有關部門尋求幫助。

如今,汽車行業的競爭愈發白熱化,對造車新勢力,尤其是尾部企業來說,只有真正重視消費者、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纔有可能在極度內卷的市場中存活,並走得更遠。唯有多方合力,多措並舉,才能真正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安心,進而促使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高速、平穩、可持續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