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防範惡意打壓ST股票 維護投資者切身利益

每經特約評論員 韓寧遠

截至6月18日,ST板塊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跌超過50%,導致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ST個股股價集體下行有估值迴歸的原因,但也存在非理性因素,值得投資者和監管層高度警惕。

從估值迴歸的角度看,當前的ST板塊下跌有其合理性。2023年ST板塊部分個股出現了非理性上漲,市值越低的小微盤股的市場表現越好。2023年總市值15億元以下的ST股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創下3.77%、26.97%的漲幅;50億元以上的ST股票在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跌幅分別爲9.75%、7.71%。尤其是2023年9月至12月,市值小於10億元的微型股價格平均上漲了92%,而同期市場整體是下跌的。之所以出現微型股集體上漲,與當時IPO階段性暫緩有關,也與量化中性對衝交易策略大行其道有關。相當數量的量化對衝交易是買入微型股,同時賣出指數,導致微型股大幅上漲。因此,2024年以來ST板塊市值持續縮水的趨勢可以看作是2023年非理性上漲的迴歸。

從2023年到2024年的ST板塊總體運行情況來看,ST板塊的月成交額從2023年3月的1287億元一路下滑至2024年2月的592億元,隨後成交額一路攀升至2024年5月的1501億元,環比大幅放量99.87%,其中或許存在非理性因素。區間換手率從2023年初至今基本維持在30%~40%,2024年5月ST板塊換手率突破40%。板塊換手率增加,說明隨着退市制度的不斷強化,投資者集中拋售ST股票。5月份年報剛剛集中披露結束,那些財務數據不佳或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其股票遭到市場拋棄,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羊羣效應”是可以理解的。

但ST個股股價集體殺跌,也可能存在人爲操縱的可能。比如,通過操縱股價讓股價下跌到極低的水平時選擇退市,當下A股市場需要警惕這種情況的存在。市場中可能會存在一種現象:即操盤資金通過對ST股票的股價進行連續打壓,吸引投資者產生“羊羣效應”跟風拋售,然後一部分資金趁機“渾水摸魚”,以遠低於公司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權,待公司達到退市標準時便能夠以遠低於其市場公允價值的價格對其進行私有化,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從而進一步獲利。

新“國九條”及其配套制度相繼發佈後,其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績差股進一步出清,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助於推動A股上市公司結構的持續改善,對於建立起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具有積極意義。但與此同時,對退市公司違規行爲的追責和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也應當進一步完善,針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在退市前可能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爲應當依法追究相應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

(作者單位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