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奇人:生前窮困潦倒搶劫50美元丟命,死後卻進軍娛樂圈成頂流

1976年12月,科幻美劇《六百萬美元的男人》第五季正在洛杉磯如火如荼的拍攝中。

這天,導演找到了道具組,需要他們製作一個假木乃伊用於後續劇情的拍攝,要求務必逼真嚇人、惟妙惟肖。

一聽到這個要求,道具組當即興奮了。表示真是太巧了,隔壁的鬼屋就有一具道具木乃伊,看上去特別真實恐怖,據說把不少遊客都嚇尿了,咱們直接借人家現成的就行。

導演一聽也是大喜過望,第二天就把那具道具木乃伊借了回來,果然道具組所說無比真實,爲此導演還給這個木乃伊單獨加了一段戲:當英雄主角們佔據上風時,木乃伊會從絞刑架上跳下來抓住他們,以此來彰顯反派的超強能力。

美劇《六百萬美元的男人》

當攝影進行到木乃伊的那段戲中,一聲尖叫打斷了拍攝,大家急忙看向那個尖叫的員工——原來是她不小心把木乃伊的手給掰下來了。

導演有些不滿:“一個道具而已,斷就斷了,到時候拿膠水粘上不就行了?好了,繼續拍攝吧。”

“可……可是……導演,”工作人員用顫抖的手指了指那截斷臂,裡面的骨頭和肌肉組織清晰可見,“這具木乃伊……好像是真的。”

1

一個鬼屋的道具木乃伊居然是真的屍體?這則新聞很快傳遍了當地。

這難道是一起兇殺案?兇手殺了人,還將其僞裝成道具放在鬼屋裡,這無疑是對警方的挑釁,當地警察立刻趕來對屍體展開了調查。

很快調查結果就出來了,這具屍體的主人去世時間約在65年前,死因則是胸口的一處槍傷。緊接着,法醫又從屍體嘴裡摳出了一枚1924年的硬幣和幾張當地犯罪博物館的票據。

經過對博物館負責人的調查,警方終於知道了這具屍體的真實身份——埃爾默·J·麥柯迪,20世紀初美國最有名的劫匪之一。

埃爾默·J·麥柯迪的照片

只不過,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爲他曾犯下過諸如銀行劫案、襲擊火車、法場劫囚之類的滔天大罪,也不是因爲他在躲避警察、逃脫追捕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賦。

而是因爲,麥柯迪無論是身世,還是犯罪經歷,都實在過於悲慘了。簡直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2

1880年1月1日,麥柯迪出生在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個小鎮上。

他的母親在生他時年僅17歲,屬於標準的未婚先孕。爲了防止他人講閒話,也是由於自己無力撫養,麥柯迪的母親將他從小就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應該說,麥柯迪的童年還算幸福,舅舅舅媽對他很好。10歲之前麥柯迪一直以爲舅舅舅媽纔是他的親生父母。

但在麥柯迪10歲那年,他的舅舅因肺結核去世,舅媽實在無力獨自養育一大家子,便將麥柯迪的母親叫回,希望她能把自己兒子領回去。

這件事給麥柯迪帶來的震撼並不亞於火星撞地球——當時年幼的他正沉浸在“父親”離世悲傷中,卻被“母親”告知眼前這個陌生女子纔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麥柯迪有些崩潰了,顯然他那年幼的大腦還處理不了如此複雜的難題。在好不容易緩過神後,他有了新的疑問:那我的親生父親是誰?

麥柯迪他媽也是缺心眼,絲毫不注意兒子此刻的狀態,自顧自的說道:兒子啊,其實你是個野種,媽也不知道你爸是誰啊。

這下,小麥柯迪在遭受了連續三重精神重創後,變得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成爲當地混混大軍中的一員,整日裡靠着香菸和酒精度日。

3

在經受了家庭出身所帶來的折磨後,麥柯迪最終選擇和祖父一起生活。他成爲了一名水管工學徒工,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

但很快,命運將再一次把不幸帶給這個可憐人。

1898年,由於經濟衰退,麥柯迪失業了。兩年後,他的母親便因潰瘍破裂去世,他的祖父在兩個月後也因腎炎去世。無家可歸的麥柯迪只好四處流浪,靠着在各地打短工來維持生計。

1907年,由於始終沒有學到一技之長傍身,麥柯迪不得以決定參軍入伍,他被分配到了軍需部,負責武器、彈藥的運輸補給工作。也就是在軍隊的這幾年,麥柯迪學會了使用硝化甘油進行爆破的技能,爲他之後走上犯罪之路埋下了伏筆。

1910年,麥柯迪退伍了,由吃皇糧的美國大兵重新變回了無所事事的街(gai)溜子,由於大手大腳,他的退伍費很快便被揮霍一空。

接下來該做點什麼呢?麥柯迪開始思考——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也不可能打工的,吃不了苦,也沒那個能力;做生意也不會做……有了,我去搶劫吧!

就這樣,麥柯迪找來了幾個自己在軍隊的狐朋狗友,幾個人一合計,覺得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搞炸藥去搶劫銀行金庫。

幾個人越聊越興奮,他們彷彿看到無數白花花的鈔票正在朝他們招手。可是,他們不知道是,犯罪,也是一項需要運氣和實力的活動。可這兩項,他們似乎都不具備。

4

1911年3月份,麥柯迪搬到了俄克拉荷馬州的萊納帕城,經過一番籌備,他和另外三名同夥決定搶劫密蘇里太平洋鐵路114號列車,裡面有一個裝着4000美元的保險箱。

說幹就幹,四人成功攔下了火車並找到了保險箱,麥柯迪將自制的硝化甘油炸藥放在保險箱上,期待着炸藥能成功炸開箱門。

“砰!”的一聲巨響傳來,保險箱炸開了!麥柯迪幾人興奮地圍了上去,然後他們驚呆了——由於麥柯迪炸藥的劑量放的太多,結果保險箱是炸開了,保險箱內的鈔票被全部燒燬,大部分硬幣都熔化了並和保險箱框架熔在了一起。

麥柯迪幾人面面相覷,也顧不上相互指責,拿上幾枚還算完整的硬幣便匆匆逃離現場,第一次搶劫就這樣宣告失敗。

1911年9月21日,麥柯迪和兩名同夥決定再幹一票,他們看上了堪薩斯州的一家銀行,爲保證成功,三人決定採用一種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做法——挖地道,在輪番揮舞了三小時鎬子後,三人還是沒有鑿開銀行牆壁,沒辦法,實在太厚了。

眼看快天亮了,麥柯迪無語了,還是用炸藥吧。這次他又手抖了,巨大的爆炸聲把全城都吵醒了,聽着逐漸靠近的警笛聲,三人無奈地看了看彼此,快跑吧。

5

經過連續兩次的失敗,麥柯迪有些懷疑自己了,難不成自己真的幹啥啥不行?麥柯迪想了想,再幹最後一票大的,幹完我就金盆洗手。

麥柯迪暗自下定了決心,但他不會預料到,自己的人生即將迎來終點。

經過仔細挑選後,麥柯迪選好了他“謝幕演出”的地點——一輛載有40萬美元鉅款的運輸火車。

要知道,當時的美國實行的還是金本位制,1美元大概可以兌換1.5-1.6克的黃金,稍微計算一下,你就知道40萬美元在當時是多麼大一筆財富了。

按理說,想要搶劫這麼多錢,事先應該進行嚴格的計劃:諸如安保火力是否強大、這麼多錢應該如何運走、事後如何將贓款洗白。這些麥柯迪是統統不考慮,總之一個字——幹就完了!

6

1911年10月4日,麥柯迪帶着兩名同夥氣勢洶洶地前往火車的必經之路,然後氣勢洶洶地攔住了那輛火車,然後氣勢洶洶地走上火車……等等,這好像不是那輛載有鉅款的火車啊?

沒錯,麥柯迪他們搶錯車了,他們登上的只是一輛客運火車。其實也幸虧他們搶錯車了,不然按照武裝火車的押送火力,他們估計沒靠近就得被射成篩子。

雖然搶錯了車,不過來都來了,那就搶一把再走。最終,麥柯迪三人的“戰績”爲:46美元、兩瓶威士忌、一把左輪手槍、一件外套和售票員的手錶。由於涉案金額過小,這起搶劫案在後來也被稱爲“火車史上最小的搶劫案”。

沮喪的麥柯迪回到了他臨時居住的穀倉,開始借酒消愁。但他沒想到的是,因爲自己搶的這麼一點錢,自己居然被警察盯上了,當地警方開出了2000美元的高價懸賞麥柯迪。

10月7日,三名警察包圍了麥柯迪所在的穀倉,麥柯迪拒捕並開火射擊,但是醉酒使他變得精神恍惚,根本無法戰鬥。正在他臥倒在地時,一顆子彈擊穿了他的胸部,結束了他短暫而不幸又無比荒誕的一生。

“終於結束了啊”,臨死前,麥柯迪感到有些欣慰,他終於解脫了。

但是,麥柯迪的死忘並不代表着他悲慘故事的結束,而是開始。

7

在麥柯迪死後,警方將他的屍體運往了老家俄克拉荷馬州的一處殯儀館安放。按照慣例,殯儀館老闆約翰遜用砷制防腐劑對他的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殯儀館就會使用砷制防腐劑對無人認領的士兵屍體進行保持,陳列在大廳上供家屬認領,20世紀初,美國逐步禁止使用砷作爲防腐劑)

1860年,美國外科醫生正準備用砷保存士兵的屍體,

此後的幾年裡,麥柯迪的屍體一直被放在殯儀館的角落裡。也許是麥柯迪生前實在是過於人厭狗嫌,一直沒有親屬來認領麥柯迪的屍體。

一天,約翰遜突然意識到,不會有人來認領約翰遜的屍體了。“這個惡棍,活着危害世人,死了還佔我的地兒,浪費我的藥水錢。不行,我得想個辦法從他身上撈一把。”

從一個死人身上撈錢?現在聽起來也許很荒謬,但在20世紀初的美國,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常有發生。

諸如殘疾人展覽會、黑人動物園(沒錯,在當時的白人看來,黑人只能算是靈長類動物)、罪犯屍體展覽秀,約翰遜要做的,就是拿麥柯迪的屍體去展覽賺錢。

約翰遜這人也是真不當人,他給麥柯迪的屍體換上了一套牛仔裝,手上擺上一杆不槍,擡到殯儀館門口擺pose。就這樣麥柯迪成了殯儀館的吉祥物,約翰遜還給他起了個藝名——“死後也不肯放棄的法外狂徒。”

疑似麥柯迪當時給殯儀館“打工”的照片

約翰遜這一搞,原本衆人避之不及的殯儀館立刻成了當地最火熱的景點,無數人帶着好奇心前來參觀麥柯迪的屍體。每人只需要5美分,就能和麥柯迪的屍體來一次親密接觸——親自把錢塞進麥柯迪的嘴裡。

8

麥柯迪怎麼也不會想到,生前不願打工的他,死後居然被人利用打白工。要是他泉下有知,估計能氣得直接活過來。

經過防腐後的麥柯迪

就這樣,麥柯迪勤勤懇懇地“打工”了好幾年,直到1915年,兩名自稱是麥柯迪遠房兄弟的加州人找到了約翰遜,在買通了當地警長和約翰遜後,他們領走了麥柯迪的屍體,將它運往了堪薩斯州。

麥柯迪終於能入土爲安了嗎?不可能的!他的奇妙旅程,纔剛剛開始。

這兩個自稱是麥柯迪遠房兄弟的人,其實是一家馬戲團的所有者。在聽說了麥柯迪的事蹟後,這兩人就起了歹心,他們並沒有安葬麥柯迪,而是將它放在了自己的馬戲團展出,並藉此賺得盆滿鉢滿。

1922年,麥柯迪的屍體被高價賣給了路易斯·桑尼,一家巡迴犯罪博物館的擁有者,他一直熱衷於展出各類亡命之徒的蠟像。麥柯迪的加入更是擴充了他的收藏範圍。

很快,麥柯迪便成爲犯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時,他會被稱作“千年鬼王”,有時又變成了“西部殺人王”。嚇得前來參觀的孩子和大人們哇哇大叫,路易斯的錢包也越來越鼓。

隨着麥柯迪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路易斯突然發現,僅僅把麥柯迪作爲展出道具並不能榨乾它的全部油水,他決定拓展一下麥柯迪的業務範圍。

9

1928年,麥柯迪被當年舉辦的跨美洲馬拉松賽跑用作吉祥物;1933年,導演德溫斯租借麥柯迪來宣傳他的禁毒電影《Narcotic》。

由於死亡時間過長,此時的麥柯迪已經變成了一具乾屍。德溫斯把它放在了劇院門口,並在它身上掛了個牌子,寫着:“如果吸毒的話,你就會像我一樣”。(不得不說,這也算是麥柯迪做過的爲數不多的好事了)

但隨着文明的進步,獵奇熱這一價值觀逐漸遠離主流文化。麥柯迪的屍體不再受人追捧,此時它的用處只剩下了作爲電影道具。

1964年,麥柯迪被借給了電影製作人大衛·弗裡德曼,並在他的電影《她野獸》中出場。1968年,麥柯迪和其他幾個蠟像以10000美元的價格賣到了好萊塢的一家蠟像館。

幾十年的顛簸下來,麥柯迪的身體已經多處受損,蠟像館老闆不願意將其展出,把它放在了倉庫中。

1976年,麥柯迪的屍體被賣給了洛杉磯長灘遊樂園的一處鬼屋,由於歷史久遠,鬼屋的工作人員並不知道它是一具真正屍體,只是將其作爲道具放在鬼屋裡。

再之後,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了。

10

經過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麥柯迪幾十年的故事傳遍了整個美國,人們對此感到唏噓不已。麥柯迪生前固然犯下了重重罪行,但死後幾十年卻依舊不得安息,反而淪爲資本家的賺錢工具,這對他來說也實在過於殘忍。

多家殯儀館致電警方,表示願意埋葬麥柯迪。在最終確認無人認領麥柯迪後,俄克拉荷馬州議會通過決議,決定將麥柯迪安葬在當地的布特西爾墓地,與三名著名的西部悍匪一同永眠。

不過諷刺的是,在埋葬麥柯迪的時候,當地又拿“木乃伊麥柯迪榮歸故里”這一話題狠狠地賺了一波流量,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屬於是賺最後一筆死人錢了。

1977年4月22日,麥柯迪被安葬。大約有300人蔘加了他的葬禮,爲了防止他的屍體不會被盜,他的棺材上還特意澆築了60釐米厚的混凝土。

終於,這個生前一事無成,連犯罪都做不好的倒黴鬼;死後卻被迫爲娛樂事業發光發熱65年;見證了美國荒蠻落後的獵奇產業走向終結的見證者——埃爾默·J·麥柯迪結束了65年的漂泊,回到了他的故鄉。

麥柯迪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