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給的疫苗 大陸會優先惠臺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大陸新冠疫苗進展傳來好消息,由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已完成一期、二期臨牀試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得到驗證,並獲得專利權,成爲大陸第一個新冠疫苗專利,三期國際臨牀試驗正有序推進,預計12月底可以上市。
此外,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已通過相關部門生物安全聯合檢查並獲准使用,等國際臨三期試驗結束並獲准上市,北京、武漢兩個研究所生產車間即可量產,年產能可達2.2億劑次。
放眼全球,各國都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疫苗研製,展開了一場無聲的較量。俄羅斯總統普丁率先宣佈俄羅斯已註冊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並命名爲「衛星-V」。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對此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可能很快就會準備好自己的疫苗。印度總理莫迪在發表慶祝印度獨立日演講時表示,印度製造的新冠疫苗將很快問世。
新冠疫苗不僅關係民衆生命安全,也關係各國政治安全。儘快推出疫苗保護本國民衆,顯然能夠提升執政支持率。各國之間、國家內部各種疫苗之間,經由競爭來探索有效路徑亦是好事。但欲速往往不達,疫苗的科學屬性應迴歸科學判斷。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更應循序漸進推進疫苗面世程序,過度政治化而「搶跑」可能事與願違。
其一,健康、安全仍是疫苗使用的首要考量,其次纔是快。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在逐漸深化,但在人體中的作用與不良反應還需要相當規模的試驗和觀察才能得出結論。作爲給廣大健康人羣接種使用的疫苗,不但需要有效性的證據,還需要安全性的證據。三期臨牀試驗依次擴大樣本量,從數十人到幾千人甚至上萬人不等,最後獲得疫苗可否被批准上市的科學依據。跳過其中某個階段可能會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
大陸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近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研發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兼顧了原則性與靈活性。原則明確了疫苗本身的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底線,強調「因普遍接種預期而更加需要明確的臨牀安全和有效性證據」,同時,允許在確定最適宜的免疫程序和劑量前進入三期臨牀試驗,可以考慮在三期臨牀試驗過程中變更免疫程序(如增加接種劑次),或在上市後再行優化。且在疫苗上市後,應繼續觀察在大範圍接種情況下的安全性和臨牀保護效果,並對保護持久性繼續進行研究。
大陸的疫苗研製處於世界第一序列,同時疫情防控也做得不錯,既有的防控模式和能力,足以保障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大規模使用疫苗的迫切性並不是那麼強,因而可以從容研製、使用。
其二,疫苗並非全能的靈丹妙藥。疫苗主要防禦以前出現的病毒,而不是指向未來可能出現的病毒。目前全球已發現新冠病毒變異,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近日發文指出,在該國現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確認了4例D614G變異毒株。這一變異毒株傳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針對變異情況,疫苗的適應性還需要再觀察。
面對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的第二波全球疫情,防更甚於治。秋冬季氣溫低,易於病毒傳播,疊加流感等季節因素,給醫療資源帶來更大壓力。在此條件下,最好的應對依然是做好防護、切斷傳播鏈。
其三,新冠病毒是對全人類的考驗,最有效的應對是團結協作。各國的競爭是爲了儘快找到出路,但各自爲戰、相互猜忌、擠兌資源只會拖慢研發進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提醒,要防範「疫苗民族主義」,並表示「團結一致和共同行動永遠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好機會」。
各國在疫苗研發專案上已經展開了很多合作,但還可以更多。8月16日舉行「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學術交流會議」,鍾南山院士表示,中俄有計劃共同開展疫苗臨牀試驗。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訊會議開幕式上宣佈:大陸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爲全球公共產品,爲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菲律賓、巴基斯坦和非洲國家等已得到大陸的疫苗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