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機構盯上AI巨頭,將對微軟、OpenAI和英偉達展開反壟斷調查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鍾雨欣 北京報道

據媒體5日報道,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已達成一項協議,允許對微軟、OpenAI和英偉達就其在人工智能行業的主導地位展開反壟斷調查。這是美國監管方面對AI技術審查升級的明顯跡象。

報道稱,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在過去一週達成了這項協議,預計將在未來幾天最終完成。

根據相關安排,美國司法部將牽頭對英偉達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展開調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則將牽頭調查開發出熱門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OpenAI公司。該委員會還將針對微軟對OpenAI進行投資,以及與其他人工智能公司達成協議的行爲進行調查。

該協議意味着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加強對人工智能的審查。一段時間裡,英偉達、微軟和OpenAI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美國政府監管審查的衝擊,但這種情況已開始改變。

2023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消費者保護問題對OpenAI展開調查,並要求OpenAI提供有關其處理個人數據、向用戶提供不準確信息的可能性以及“對消費者造成損害(包括聲譽損害)的風險”的大量記錄。這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正式發起對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所帶來風險的審查。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莉娜·汗(Lina Khan)曾表示,科技公司應該在技術處於萌芽狀態時受到監管,而不是等到技術成熟時才受到監管。

今年1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宣佈將對微軟、亞馬遜和谷歌三家科技巨頭向人工智能初創公司OpenAI和Anthropic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展開調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彼時表示,將要求這三家科技巨頭描述他們對合作夥伴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共同做出決策的過程,並要求他們提供可以闡明這些投資的內部文件。莉娜·汗稱,這將揭示這些占主導地位的公司是否存在扭曲創新和破壞公平競爭的風險。

近日,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在斯坦福大學組織了一次關於人工智能的會議。該機構最高反壟斷官員喬納森·坎特(Jonathan Kanter)在發言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結構和趨勢應該讓我們停下來。”“人工智能依賴於大量的數據和計算能力,這可以給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優勢。”

除美國外,歐盟和英國的監管機構也在關注這些科技巨頭的反壟斷風險。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表示,正在研究大型數字市場參與者與生成式人工智能開發商和提供商之間達成的一些協議,調查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對市場動態的影響,同時特別提到“正在檢查微軟對‘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投資是否可以根據《歐盟合併條例》進行審查。”

4月,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對微軟和亞馬遜開啓反壟斷審查,該機構表示正在就微軟與Mistral AI之間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關係、亞馬遜與Anthropic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徵求第三方意見。

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教授此前在接受21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所需的數據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算法迭代次數增多,導致技術隱層愈發複雜,這其中需要的雄厚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往往只有科技巨頭企業纔有實力進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開發,中小企業難以提供研發運行相應的資源。行業進入門檻過高,容易形成壟斷。保持創新激勵與保護公平競爭之間是一體兩面,在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空間的同時,應確保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