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爲臺而戰?金融時報:臺灣的關鍵時刻已迫近

臺海情勢升溫引發國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論述委員拉契曼(Gideon Rachman)指出,美國會否爲臺而戰的問題已經愈來愈迫切了。圖爲美國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艦打擊羣。(資料照/美聯社、美國海軍提供)

共機自10月初起連續侵擾臺灣空域,臺海情勢升溫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外交論述委員拉契曼(Gideon Rachman)11日撰文指出,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會否爲臺而戰的問題都還相當抽象,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愈來愈迫切了。

拉契曼在《金融時報》刊登題爲「臺灣的關鍵時刻愈來愈近」(The moment of truth over Taiwan is getting closer)的文章,文中指出,北京4天內派出近150架創紀錄戰機進入我國空域,同一時間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也在西太平洋進行數十年來最大的海上聯合軍演。

兩方不只大秀軍事肌肉,也在言詞上較勁。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重申將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拉契曼指出,鑑於臺灣幾乎不可能投降,北京只剩下軍事選項。

與此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7日宣佈成立中國任務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CMC),形容中國大陸是21世紀美國面臨的「最重要地緣政治威脅」。我國國防部長邱國政6日更指,2025年中國大陸將具備全面犯臺能力,現階段的兩岸情勢是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

拉契曼指出,現階段美中兩國的社會氛圍也愈來愈好戰,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近期在大陸熱映,就可反映中國社會的民族主義。

在美國,3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佈的民調顯示,67%美國人對中國大陸持負面觀感,較2018年的46%明顯增長;8月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調查首度發現,如果北京犯臺,超過半數、達52%的美國人支持美國出兵協防颱灣。

拜登政府相信,北京決心要取代美國成爲全球最傑出的經濟、軍事強權,華府理解到雙方將在貿易及科技上對抗,但同時華府也心知肚明,一旦中國大陸成功進犯臺灣,這將代表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宰地位告終。

究竟美國會爲了臺灣開戰嗎?拉契曼表示沒有人真的知道,他說若以古巴飛彈危機及1914年歐洲7月危機的歷史經驗來看,攸關走入戰爭或和平的決定,往往都是在局勢瞬息萬變的壓力下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出線。

他說長久以來美國故意維持「戰略模糊」政策,目的是在華府不明確發佈安全保證、但是暗示會保衛臺灣的狀況下,阻撓北京攻臺。戰略模糊幫助美國在臺灣問題方面維持現狀達2個世代。

但是華府現在開始擔心,北京的算計正在改變,部份美國官員相信,大陸領導層說服自己美國正在衰敗,尤其美國撤軍阿富汗引發的混亂已被視爲最新證據。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上週警告,如果各國認爲必須從美國撤出阿富汗記取教訓、懷疑美國對盟友的承諾,那將是「嚴重錯誤」。

拉契曼認爲蘇利文此番發言,反映了華府擔心日益自信的中國大陸將無視美國爲臺灣而戰的可能性,或者認定他們將在有限的衝突中迅速獲勝。

爲了讓華府更難凝聚國內民衆支持,北京可能會採取灰色地帶來避免全面入侵臺灣,可能採用的方法包括海上封鎖,或是派出特種部隊破壞臺灣的基礎設施,又或者捉拿臺灣領導層。

拉契曼認爲北京也在採取自己的「戰略模糊」政策,透過不斷強調可能開戰來讓美國及臺灣猜測衝突何時、以及將如何發生。

至今,北京都拒絕華府設立軍事熱線的提議,顯示北京希望讓美國繼續猜測。

拉契曼指出,戰略模糊讓臺海維持數十年和平,但是清晰的危險時刻可能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