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斑不只皮膚問題!恐合併偏頭痛、憂鬱症 醫警示及早治療

臉紅誤認回春?藝人自爆10年玫瑰斑困擾,醫警示:延誤治療恐加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呼籲,玫瑰斑應及早治療,以防症狀加劇。(李念庭攝)

每年4月是「國際玫瑰斑月」,玫瑰斑是一種慢性皮膚髮炎疾病,又被稱爲酒糟,在臺灣盛行率約1~5%,女性發生率爲男性3倍。醫師指出,玫瑰斑最主要症狀爲臉部中間反覆「泛紅」,伴隨丘疹、膿皰、發熱、搔癢等,若延誤治療恐加劇,呼籲民衆及早治療。

臺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說明,臉紅是玫瑰斑最典型症狀,泛紅位置爲臉部中間如額頭、鼻子、臉頰突出處、下巴,伴隨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燥、毛孔粗大等,部分患者會出現微血管絲,或因皮脂腺與纖維組織增生形成酒糟鼻,甚至出現眼睛及眼瞼發炎、眼部分泌物增多或乾澀等症狀。

藝人餘皓然分享,自己受玫瑰斑困擾超過10年,原以爲自己臉頰紅潤是「回春」,卻接連出現發熱、丘疹、膿皰問題,以爲是皮膚過敏,擦類固醇和各項保養品,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直到她聽從醫師建議,透過正確治療,病情才逐漸穩定。

邱品齊指出,玫瑰斑會因氣溫變化、辛辣食物、情緒波動等因素加劇,若伴隨丘疹、膿皰,常會被誤認爲是過敏或青春痘,而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症狀加劇,甚至影響患者外觀和心理健康,呼籲民衆若出現反覆泛紅狀況,就應提高警覺,早期診斷、正確治療。

臺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顧問黃幼鳴表示,玫瑰斑患者有高比率合併「蠕形蟎蟲」過度增生,加重發炎反應,使病情更加失控。因此,通常會建議患者先進行蠕形蟎蟲檢測,特別是長期泛紅、膿皰反覆發作,或對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若驗蟲發現數量異常增多,可搭配抗蠕形蟎蟲藥物治療。

玫瑰斑患者也可能合併其他皮膚疾病,如脂漏性皮膚炎與青春痘,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況調整治療計劃。輕度患者以外用藥物爲主,如抗發炎藥膏、抗蠕形蟎蟲藥物;中度患者需搭配口服藥物,如四環素類抗生素或A酸,抑制發炎並調控皮脂分泌;重度患者狀況穩定後,可搭配雷射光電治療,或注射肉毒桿菌素減少泛紅。

另外,心理壓力及情緒變化,也可能造成玫瑰斑症狀惡化,若患者合併憂鬱、焦慮、失眠,應轉介身心科治療。研究顯示,玫瑰斑患者合併偏頭痛、高血壓及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更高,治療時也須考量全身性健康狀況。

邱品齊建議,玫瑰斑患者日常護膚,應特別注意清潔、保溼、防曬及化妝品選擇,使用單純溫和、不含皁鹼的洗臉產品,避免過度清潔;選擇低刺激、無香精或酒精產品,維持皮膚屏障正常功能;使用清爽型物理性防曬品;避免含高濃度酸類或A醇產品,選擇清爽、無香料、不致粉刺的產品。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