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只是腸道問題 醫示警:易罹巴金森氏症

醫師張家銘指出,長期便秘可能暗藏更深的健康風險,甚至與巴金森氏症密切相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人都有便秘困擾,千萬別以爲只是生活中的小問題。對此,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基因上具有巴金森氏症傾向的人,再加上後天不良因素影響,例如長期的腸道健康問題,可能會誘發巴金森氏症的發生。因此,若經常便秘者務必要注意,是一個需要警惕的健康信號。

醫師張家銘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便秘與巴金森氏症的關聯可能不僅是疾病徵兆,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他說,若腸內菌羣失衡,益菌減少、壞菌比例上升,不只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導致便秘,還可能增加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張家銘接着解釋,當腸道屏障受損時,壞菌代謝產物及發炎因子會進入血液,甚至跨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這些因子可能促使大腦黑質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累積核突觸蛋白,最終損害神經系統。這些沉積蛋白正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腸道菌相失衡被認爲是其重要誘因。

另外,張家銘說,腸道菌羣的變化不僅可能誘發巴金森氏症,還會因發炎激素上升破壞腸道神經叢,導致腸胃蠕動減弱,引起便秘。這種便秘既是結果,也是進一步惡化腸道與大腦健康的因子,形成惡性循環。

張家銘提到,在爲患者進行全基因檢測時,會利用多基因風險評分來評估某些疾病的基因風險,包括巴金森氏症。每當檢測顯示基因風險較高時,他常會詢問患者有無便秘,因爲這可能是腸道健康異常的早期信號。

然而,張家銘強調,無論基因風險如何,便秘都應該被重視。建議透過飲食改善腸道健康,增加高纖維的食物,以及每天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嘗試益生菌或發酵食品(例如優酪乳、泡菜),促進腸道益菌增生,少高糖、高脂肪的飲食,避免壞菌過度生長;保持規律運動,以促進腸道蠕動,還對神經健康有保護作用;做好壓力管理,因慢性壓力會影響腸道菌羣和神經系統健康。

張家銘提醒,若基因檢測顯示風險分數較高,且有長期便秘或其它症狀(如嗅覺變差、睡眠異常),建議早日諮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