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海軍也用海盜旗 英國趣味小傳統 

潛艦部隊是我海軍的精銳,過去半個多世紀國軍一直戮力爭取獲得、擴建的兵力,在在說明了我國對潛艦部隊長期的重視。(圖/記者季相儒攝)

潛艦部隊是我海軍的精銳,也是過去半個多世紀來國軍一直戮力爭取獲得、擴建的兵力。

從1960年代的「武昌計劃」(購建意大利SX-404袖珍潛艇)、1970年代「水星計劃」(籌購美軍二手GUPPY II級潛艦)、1980年代的「劍龍計劃」(向荷蘭籌購新造「劍龍級」潛艦)、到爾後30年間鍥而不捨試圖透過多方管道籌獲潛艦的努力,乃至如今不惜斥巨資推動的「海昌計劃」(IDS潛艦國造案),在在說明了我國對潛艦部隊長期的重視。

但這次暫不討論潛艦的技術或籌建案等題目,改而談談與潛艦部隊有關的趣味傳統

雖然可下潛的艦艇早在18世紀後期便已出現,人力驅動的小型潛艇甚至還曾在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成功以炸藥擊沉敵艦。但可實際用於外海作戰(以電池爲水下動力並攜載魚雷武裝)的潛艦是要到了1897年後纔開始問世。

潛艦在20世紀初開始量產服役後,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海務大臣威爾遜爵士 (ADM. Sir Arthur Wilson) 對以偷襲爲主要作戰方式的潛艦極爲藐視,1901年時曾公開斥之爲「卑鄙、不義、且有違大英國格」( "underhanded, unfair, and damned un-English") 的「海盜行徑」,甚至還促令將俘獲之敵軍潛艦官兵依海盜身份發落,處以絞刑

一次大戰爆發後,皇家海軍E9號潛艦艦長霍頓少校(LCDR. Max K. Horton,後來二次大戰期間晉升上將並指揮「大西洋戰役」瓦解德軍潛艦封鎖制勝有功)於1914年9月13日在北海黑爾戈蘭島外海以兩枚魚雷在600碼距離外擊沉了德國輕巡洋艦「赫拉號」(SMS Hela)並躲過德軍反潛追擊安然返航後,率先掛出了黑底骷髏的傳統海盜旗(俗稱「歡樂羅傑」Jolly Roger),以反諷之舉呼應威爾遜爵士先前的說法。

這開創了英軍潛艦在順利完成(獲致具體戰果之)實戰任務後返航時懸掛海盜旗的傳統。霍頓所創始的這種作法一直爲大多數英國皇家海軍與許多大英國協海軍的潛艦部隊所保持,並經歷一、二次世界大戰以降,沿用迄今。

▲英國潛艦艦長霍頓少校開創英軍潛艦在完成實戰任務後,返航掛海盜旗的傳統,潛艦用的海盜旗綴飾花樣繁多(圖/梅復興提供)

冷戰時期最有名的案例是1982年福克蘭羣島戰爭期間,皇家海軍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征服者號」 (HMS Conqueror)在擊沉阿根廷輕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ARA General Belgrano)後於同年7月4日返抵蘇格蘭 法斯蘭(Faslane)基地時就曾高懸海盜旗,還縫上了魚雷標記,以銘志其在該役中的具體戰績

最早這些海盜旗都是艦上官兵臨時自制或在返航途中克難加工改造的,以詳實體現其(最新獲致的)戰績,但爾後也有直接使用現成旗幟者。

後來,皇家海軍乾脆就在潛艦成功完成(有實際戰績的)首度作戰巡邏後配發一面海盜旗。而之後如續有戰功則直接縫繡新的綴飾於其上(意義就如同戰機上塗繪擊落敵機記號般)。

潛艦用的海盜旗綴飾花樣繁多,譬如魚雷(或槓型圖案代表以魚雷擊沉敵艦、匕首代表特工作戰、公羊頭代表碰撞敵艦、瞄準線代表以炮火擊沉敵艦、花朵代表遞送女情報員滲透等等。

而旗上符號也隨着時代進步更爲豐富,例如英國皇家海軍潛艦近年來經常可見返航時懸掛繡有斧頭圖案的海盜旗,表示該艦曾發射戰斧攻陸巡航飛彈打擊岸上目標!

我海軍多所師法的美軍傳統與此不同,故我海軍256潛艦戰隊也沒有懸掛海盜旗的習慣。美海軍潛艦自二次大戰起順利殲敵歸來時往往會懸掛掃帚,表示有將敵艦「清掃一空」。而我海軍水面艦以往似也的確偶爾有見在演習成功返航時懸掛掃帚的作法。

▲美軍「吉米卡特號」攻擊核潛艦(SSN-23USS Jimmy Carter)高掛骷髏旗返航。(圖/Facebook/Submarine Group Nine)

不過,雖然懸掛海盜旗並非美軍傳統,但偶爾還是可以見到美國海軍潛艦完成重要任務返航時高懸「歡樂羅傑」的個別案例。例如,2017年9月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在太平洋海域執行機密任務返回華盛頓州母港時就被發現懸掛了海盜旗;實際任務功績當然仍不詳。

掛海盜旗不僅凸銳凱旋之姿,彰顯軍功、激勵士氣,是一種團隊榮譽的圖騰。同時,更體現潛艦官兵冒險犯難、罄敵歸來的桀驁不馴,足壯己軍威。此作法值得我海軍潛艦部隊參考採用。

好文推薦

梅復興/M1A2戰車案的前世今生

梅復興/潛艦戰鬥系統輸出許可的意義

梅復興/空軍汰幻象機向美國籌購戰機的評析

梅復興/鷹式飛彈部署蘭嶼 恫嚇共軍的戰略微積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梅復興,臺北出生,祖籍湘東旅居美國。長期鑽研國防,嫺熟美臺安全關係。曾創辦並主編《 臺海軍情》電子期刊,現爲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