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再衝港股IPO,海外業務擴張進行時

港股市場復甦回暖之際,美的集團(000333.SZ)再度向港股IPO發起衝擊。

4月29日,美的集團向港交所遞表,中金和美銀作爲其聯席保薦人。這是繼2023年8月之後,美的集團再度敲響港交所的大門。

招股書顯示,美的集團計劃將IPO募資用於全球研發投入、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以及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近年來,美的在海外市場的落子頻頻,國際化也被視爲“當下最核心的戰略之一”。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曾明確提出海外市場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400億美元(約合2900億元),國際市佔率達到10%。

自2016年以來,美的國外業務營收佔比始終穩定在40%左右。2023年國外業務實現營收1509.06億元,同比增長5.79%,佔比40.56%。但相較400億美元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

大舉收購海外資產則是美的實現海外業務擴張的“捷徑”。

2016年,美的相繼發起了對東芝白電業務、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以及庫卡機器人的收購。

收購完成後,2017年美的的國外業務營收從641億元激增至1040億元,同比增長62.18%,自此美的國外市場的營收始終高於1千億以上。

4月18日,美的在海外市場再落一子。瑞士建築供應商Arbonia AG決定接受美的子公司Midea Electronics Dutch B.V.對其氣候部門的收購要約,交易作價7.6億歐元(約合58.8億元)。

2023年,Arbonia AG氣候業務實現營收5.77億瑞士法郎(約合45.89億元)。

國聯證券分析師管泉森分析認爲,Arbonia在暖通空調領域表現突出,產品額外涉及蓄電池等,收購完成後有望實現渠道和產能資源注入並與Clivet協同,中長期帶動美的歐洲暖通份額提升。

美的相關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Arbonia集團旗下的制熱及通風業務部門,主要研發和生產應用於各種建築(包括商業和住宅)的溫控中高能效且全面性的解決方案。美的集團希望推動此次收購以進一步豐富智能建築科技業務的產品矩陣和提升其研發能力,並強化在暖通行業的競爭優勢。

美的集團曾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基於深化全球戰略佈局的需要”。如今再度發起港股IPO,美的儲備更多“彈藥”爲潛在的海外收併購做準備也是應有之義。

比如在更早之前的2023年5月,曾傳出過美的探索對瑞典品牌伊萊克斯的收購,但至今未有下文。

截至2023年底,美的在手外幣貨幣資金有259.51億元,但同時有292.75億元的長期借款和42.23億元的短期借款。

遞表港交所同日,美的集團披露2024年一季報顯示,其實現營收1061.02億元,同比增長10.22%;實現淨利90億元,同比增長11.91%。

分業務來看,智能建築科技業務實現營收82億元,同比增長6%;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業務實現營收77億元,同比增長23%;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實現營收67億元,同比下降12%。

其中智能建築科技業務的增速放緩,美的歸因於部分國家熱泵補貼政策變化及歐洲天然氣價格下降影響;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營收同比下滑歸因於國內汽車廠商新擴產能計劃暫緩和海外汽車廠商產品策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