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打組合權 制止大陸高科技發展

美議會通過法案,要求聯邦機構禁抖音,但抖音在美國民衆,已經非常受到歡迎。(新華社)

美國參議院12月15日表決通過法案,禁止美國聯邦機構使用或下載TikTok,這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爲名圍堵中國企業的「最新力作」。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在大陸《環球時報》受訪分析,相較於川普政府,拜登政府更注重科技競爭,認爲科技是美國保持軍事和經濟優勢地位的關鍵。

2021年2月,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呼籲基於共用「民主價值觀」的「民主國家」:「必須共同爲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做好準備」,參與這項重要工作,其中科技問題意識形態化便是「這項重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1年2月24日,拜登上任一個多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不能依賴不符合我們國家利益和價值觀的外國」,要求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對稀土等四類關鍵產品及國防等六大關鍵行業供應鏈的風險評估。《日本經濟新聞》稱,拜登的行政命令雖然沒有提及中國,但其實就是針對中國。

去年6月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限制中美在先進材料、人工智慧技術、量子計算等新興和基礎技術領域合作。今年《兩黨創新法案》更進一步,融合《競爭法案》及《晶片與科學法》,有多達43%美對中投資遭審查。

除了限制美企和中國合作,美國還打造「技術聯盟」,在亞太聯合日韓臺灣建立「晶片四方聯盟。在大西洋成立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防止「關鍵技術流入中國」。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今年4月有報告指出,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民族主義」,主要是爲了「技術脫鉤」,分成防禦性、進攻性。在進出口管制、出入境投資限制、電信和電子產品許可制度、金融制裁、技術交易規則等屬於「防禦性」;而增強美國自身技術實力的行動屬於「進攻性」舉措。而「實體清單」等出口管制工具與《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等法律文件,是對中製造技術壁壘、實施「科技脫鉤」的利器。

今年8月24日,美國以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爲由,將中國7家與航空航太有關的實體列入其出口管制清單生效。截至8月23日,華盛頓已將約600家中國實體列入清單,其中110多家是拜登新增。10月7日,宣佈一系列半導體領域的出口管控升級措施,以阻礙中國購買或開發先進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