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智慧:富人不會做的三件事,窮人卻沉迷其中,你有在做嗎?

在大多數時候,富人與窮人的差距不是天生的,而是從一件件小事上拉開了,有些事富人壓根就不會做,但窮人卻沉迷其中,其實我們只要知道這些事情,也和富人一樣不去做,慢慢的就會變富了。

那哪些事情是富人不會做,窮人卻沉澱其中的呢?我從查理·芒格(下文統稱芒格)那找到了答案。

他是“股神”巴菲特的人生合夥人,巴菲特能有如今的成就,芒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這也使得巴菲特這樣誇讚他:

“查理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巴菲特的孩子更是果斷地說到,我爸爸是我認識的人中第二聰明的,芒格第一。

芒格出生普通,經歷了離婚、孩子去世、負債累累的困境,卻依舊腰纏萬貫,重點就是他一直在避免做富人不會做的事情,我讀了收錄他智慧最多的《窮查理寶典》後,提煉出了芒格的致富智慧,富人不會做的三件事,窮人卻沉迷其中,不妨看看你有在做嗎?

01

富人不會輕易做決定

“我讀《巴倫週刊》有 50 年,就找到了一個投資機會。通過這個機會,我在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賺了8000 萬美元。”——芒格

在芒格看來,富人從不會輕易做決定,而窮人卻沉迷其中,這也導致了他們之間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要想變富,肯定是要儘可能讓每個決定都恰當好處,這也意味着每個決定要洞悉到某件事的本質才行,如果只是浮於表面去做決定,你會發現自己經常做錯事,比如老闆現在兇了你一下,你立刻就決定離職,因爲你覺得老闆不重視你,但其實他是恨鐵不成鋼,想培養你,你的快速做決定就會讓你失去了一個機會。

而洞悉到本質的一個基礎條件就是:時間長,富人深刻地知道這一點,所以幾乎從不會輕易做決定,而窮人卻沉迷其中,比如第一眼看到某個朋友,就給他下定義是怎樣的人,剛聽到朋友的建議,立刻就相信了。

窮人這樣的行爲其實是一種本能,因爲快速做決定可以偷懶,不需要多思考,但卻會嚴重影響他的財富,讓窮人根本看不到真相,如果你已經沉迷其中了,阿胖與你分享一個方法,能幫你儘快改變。

辦法:慢行爲

從現在開始,一切行爲都變慢,包括說話,這樣你的整體思考也會更慢一些,這樣便能更慢決定了。

02

富人不會偏執維護自己的觀點

偏執維護自己觀點的人,會逐漸喪失自我——芒格

富人幾乎不會偏執維護自己的觀點,而窮人非常沉迷維護自己的觀點,比如最近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富人給出了a觀點,如果別人提出了反對建議,富人不會刻意的維護自己的觀點,而是願意接受別人的反對建議,並進行綜合思考。

越是有錢的人,越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因爲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維定式中,這時候如果沒有別人的建議來沖垮這個定式,我們很容易就作繭自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不到真相,富人保持開放的心態,其實就是給自己更多財富機會。

如果窮人提出了一個a觀點,別人提反對建議,窮人會非常偏執的維護自己的觀點,一定要讓自己的觀點看上去是對的,哪怕這個觀點是錯的,試想一下,當一個人長期把錯觀點當成對的,這又如何富有起來。

如果你現在正在沉迷維護自己的觀點,該如何改變呢?

辦法:讓自己感到渺小

人之所以會沉迷維護自己的觀點,主要原因是活得太自我,覺得自己是主角,多接觸一些宏大的東西,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比如看一些科幻類型的東西,多接觸一些宇宙基本的內容。

03

富人做事不會二選一

芒格曾說過:“這世界除了黑白兩個顏色,還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世界是多彩的,多元的”

富人做事不會二選一,而窮人做事卻沉迷於二選一,比如面對一個公司,窮人的選擇往往只有繼續打工或者辭職,這樣其實會錯失很多好機會,比如有些創業公司看上去不穩定,只能辭職,但相處一段時間,說不定就做起來了,一旦你選擇辭職,你就喪失了更好的機會。

富人面對這種情況,就不會陷入在二選一的陷阱裡,他們可能會考慮更多選擇,比如可以先待1個月,對公司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再決定是否辭職,這樣判斷更準確,贏得的利益也會更多。

很多窮人之所以沉迷二選一中,核心原因還是厭惡損失的人性,因爲如果面對每件事情二選一,決策成本會很低,就像做選擇題一樣,再難也很容易做出決定,不會面臨什麼精力上的損失。

想要避免陷入二選一的沉迷,我們要扭轉厭惡損失的人性,可以用到利益思考方法。

比如面對一個問題,你剛準備二選一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一句:“這件事不是靠二選一簡單就能思考清楚的,我需要多考慮幾個維度,綜合思考才行,這樣才能真的把事情做好,對我帶來xxx的利益。”

足夠多的利益能沖淡我們的厭惡損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