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阿嬤捱過逆境 筆耕10年記錄癲癇兒

人稱饅頭阿嬤」的董育嫺,人生雖歷經大起大落,但仍不斷重新站起來。寄情寫作的她,10年來記錄了照顧癲癇兒的故事文章感動無數人。(李宜傑攝)

今年66歲的「饅頭阿嬤」董育嫺,曾經在職場上叱吒一時,但卻在退休前夕,因故負債累累。然而,董育嫺不向命運低頭,她一手揉饅頭、一手照料罹患癲癇症的兒子,重新站起來。如今,董育嫺已不再賣饅頭,平時勤於寫作,10年來她寫下無數動人文章,其中一篇《與癲癇共處的日子》更是幫助無數癲癇家庭董育嫺也稿費全數捐出,傳遞善念

董育嫺是屏東人,年輕時擔任保險業務,雖然當時僅有國中學歷,但憑藉不錯的口條交際手腕,一路升上處經理,人生一帆風順。董育嫺的大兒子患有癲癇症,爲陪伴兒子,董育嫺決定與兒子一同就讀高職夜間部,過著白天上班、晚上陪讀的生活,日子雖然辛苦,卻是甜蜜負荷

退休前夕,董育嫺因爲人作保,不僅賠光積蓄,更欠下3000萬元鉅款屋漏偏逢連夜雨,董育嫺陪伴癲癇兒一路讀書、就業,最終雖盼得兒子成家立業,但卻遭媳婦詐騙,兒子不僅深受打擊、終日不語,還因丈夫罹患肝硬化,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苦不堪言。

不過,董育嫺並沒有被逆境打敗。董育嫺憶起年輕時,曾學過捏饅頭,因此全家搬遷至臺南開饅頭店,一家人同心協力,靠着饅頭事業,一點一滴還清債務。董育嫺的故事後來傳爲美談,不少人稱呼她是「饅頭阿嬤」,董育嫺伴兒一生的動人故事,更讓她獲選模範母親

談到如何走過人生低谷董育嫺笑說,寫作是她最大的興趣。「人的回憶會抹滅,但文字卻是永遠的。」董育嫺10年前加入臺南社區大學寫作班,在老師吳茂成鼓勵下,提筆寫下自己的故事。董育嫺笑稱,自己只有高職學歷,筆耕時,書桌上一定要有一本字典,才能安心創作

董育嫺稱,寫作就是記錄日常,不一定只有大文豪或是大人物,才能動筆創作,即使是像她一樣不太識字的人,都能享受「爬格子」的快樂。董育嫺曾創作一篇名爲《與癲癇共處的日子》的文章,記錄伴兒克服癲癇的過程,並投稿臺南市癲癇之友協會,還獲得一筆600元稿費。董育嫺稱,雖然只有600元,但卻是對她的肯定,她也捐出稿費,傳遞善念。

寄情寫作10餘載,如今董育嫺已退休,偶爾擺攤販賣空氣鳳梨,也尋找創作靈感。兒女大多成家立業,孫女還順利錄取理想大學,董育嫺笑說,孫女偶爾還會拿學校作業來請教她,自己彷彿成了「Google」,退休生活美滿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