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漢墓:王家的地下宮殿|訪古
文博時空 作者 翟德芳 從易縣南行70多公里,就到達了滿城。滿城原爲河北省治下的縣,後來成爲保定市的一個區。來滿城主要的目標是滿城漢墓。很長時間裡,滿城漢墓就是我的一個心結。當年,1972年吧,滿城漢墓的發掘成果在報紙上發表,那是作爲“文化大革命”的“光輝成就”而大肆宣傳的。我那時還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了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文物的照片,很是感到稀罕。當時我已經看過《三國演義》,對書中劉備的口頭禪“吾乃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印象深刻,而今竟然發現了劉勝和其夫人的墓,更是覺得新奇。
滿城漢墓,加上秦兵馬俑、馬王堆漢墓,當時報道的新聞算是我最早的考古文物啓蒙,後來參加工作,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卷,滿城漢墓是重要條目,秦漢考古分支的副主編盧兆蔭先生是發掘的主要負責人,在審稿會上講起發掘的過程,很是引人嚮往。因此之故,我一直想實地看一下,此次便把它作爲冀中訪古的重要一站。
滿城漢墓的發現與發掘
滿城漢墓給我的記憶過於深刻,以致我來到現場竟感到有些失望。這裡現在已經闢爲“長信公園”,進入要收門票。進得公園,才得知本來的漢墓文物精品展已經不存,好在接近山頂的劉勝墓和竇綰墓仍向遊客開放,我乘纜車到山頂,進入墓室,才深切體會到當年此墓地的發現和發掘是多麼難得!
滿城長信公園正門。漢墓即在背景的山上。
墓地所處的小山海拔 200 米左右,名爲陵山,不過我想這個應是後來的名稱,當年未必是這個名字。以風水學的角度,這個陵山還真是個“美穴地”,其山形很像太師椅,兩翼前出,中間後凹,劉勝墓和竇綰墓就處在後凹處的近山頂部位。
墓葬的發現很是偶然。當時,1968 年 5 月 22 日,軍隊在陵山上開鑿防空洞,在距離山頂 30 米處炸開了一個直徑 20 公分的小洞。好奇的戰士試着砸了一下,竟砸出直徑 1 米多的大洞。一個叫吳家高的戰士沿着洞口順下去,驚見洞裡面“放置着很多盆盆罐罐”,沉睡了兩千年的滿城漢墓,就此呈現在世人面前。
發現了墓葬,部隊果斷停工,經河北省政府和北京軍區迅速向中央報告。不久後,由北京軍區與河北省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入洞穴,確認這是一座漢代的巨型墓葬!
1968 年 6 月 22 日,滿城漢墓發掘開始。發掘由中科院考古所負責,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主理此事,一些重大的決定都請示周恩來總理拍板。發掘之時正是“文革”中武鬥激烈的時段,滿城縣城裡槍聲不斷,考古工作者依靠軍隊保護、乘坐軍車往返,才使發掘得以順利進行。
考古工作者在墓室內清理隨葬品
首先發掘的劉勝墓。其墓室長 51.7 米,最寬 37.5 米,最高 6.8 米,如宮殿一樣分成六個部分,後室中間位置的漢白玉石門需要按動石槽上的機關纔可打開。後室中除了鎧甲、武器等文物外,更有以金絲連綴玉片製成的“金縷玉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土完整的漢代金縷玉衣。考古隊員根據墓室裡青銅酒器上的字樣,確認這個漢墓的主人是西漢景帝之子、漢武帝的異母之兄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爲自己貼金的祖先。
劉勝墓發掘結束後,考古隊又開始第二階段的發掘,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們準確地找到墓道,成功進入竇綰墓,也就是劉勝祖母竇太后的族人、劉勝的王后之墓。在竇綰的墓裡,也發現了金縷玉衣,還發現了大量漢代的女式用品。
功能齊備的地下宮殿
滿城漢墓坐落在陵山主峰的東坡,兩墓南北並列,墓門向東,相距約 120 米。二墓均屬於橫穴式的“崖墓”,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是典型的以山爲陵。兩墓平面佈局大同小異,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後室六個部分組成。這個乃是模仿地上宮殿:耳室象徵車馬房和庫房、中室模擬宴客廳堂、後室象徵臥室並附有象徵浴室的側室。墓中還有完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劉勝墓平面圖
劉勝墓的墓內容積達 2700 立方米,墓室中還修建了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堪稱功能齊備的地下宮殿。其前廳和左右耳室裡擺滿了銅器、鐵器、陶器、瓷器和金銀器,還有象徵侍從的陶俑和石俑,以及出行時使用的儀仗等。其中甬道和南耳室是車馬房,放置實用的車和駕車的馬,還有狗和鹿;北耳室主要放置陶器,象徵貯藏食物、飲料的倉庫和磨房,這裡光是儲酒的大缸就有十幾口,可以想象劉勝爲自己死後的生活安排得多麼周到。中室是一個寬大的廳堂,放置銅、陶、鐵、金、銀、玉石、漆器以及帷帳、俑、五銖錢等。後室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築成,分石門、石道、主室和側室。主室是一間石屋,內置漢白玉鋪成的棺牀,上置棺槨,棺內放玉人包裹着的屍體。後室是內室,除棺槨外,還有銅、鐵、玉石、料、漆器以及俑和錢幣等。
劉勝墓北耳室放置的酒缸
竇綰墓的佈局與劉勝墓大體相同。劉勝夫妻的入葬時間,劉勝應是在西漢元鼎四年(前 113)二月,竇綰應在元鼎四年到太初元年(前 113-前 104)之間。墓主入葬後,墓道用石塊填滿,又在墓道外口砌兩道土坯牆,其間澆灌鐵水,加以嚴封。
竇綰墓平面圖
有意思的是,竇綰墓的墓室規格、開鑿技藝還要稍高於劉勝墓,有人認爲這也許是由於劉勝生前花天酒地、嬪妃太多,感到有愧於竇綰,所以提高了竇綰墓的規格,讓其在異世可以心情舒暢。也確實,據史書,劉勝一生有 120 多個兒子,這裡固然有免除皇帝猜忌的原因,但對正宮王后來說,肯定是不愉快的。
竇綰墓的主室穹頂
驚世文物何其多!
滿城漢墓兩座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出土各類文物 1 萬多件,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就達 4000 多件。劉勝墓中以銅器爲主要的和富有特色的隨葬器物,64 種 419 件銅器都屬實用器物,某些器物還刻有銘文。竇綰墓隨葬品多爲生活用具。
劉勝墓出土的銅羊尊燈
兩墓中的文物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最爲珍貴,其他主要文物還有鑲玉嵌璧木棺、“當戶”銅燈、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銅漏壺、“中山內府”銅鑊、鎏金鴛鴦銅戈、錯金鐵短劍、玉具劍、鎏金銀狩獵紋銅當盧、錯金銀銅鋸齒形器、爐形銅燈、豹形銅鎮、玉人、蟠虎鈕方形玉印、“私信”蟠龍鈕圓形玉印、“竇綰”銅印、花形懸猿銅鉤、銅朱雀銜環杯、熊足銅鼎、蟠螭蕉葉紋提樑銅壺、錯金銀鑲嵌銅骰、銅說唱俑鎮、“醫工”銅盆等。這些文物精品當然不是本文所能介紹完的,故此這裡選最重要和最有意思的介紹幾件。
“竇綰”銅印
出土的兩套玉衣外觀形似人體,分爲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子 6 個部分,均由玉片組成,玉片之間以金絲加以編綴。劉勝的金縷玉衣全長 1.88 米,用玉片 2498 片,金絲約 1100 克。玉衣全身由臉蓋、頭罩、上衣前片、上衣後片、左袖筒、右袖筒、左手套、右手套、左褲筒、右褲筒、左鞋、右鞋等十二個部件組成,袖筒、褲筒、手套和鞋都有開縫,臉蓋上刻畫出眼、鼻和嘴的形象,手作握拳狀,足部呈方頭平底高腰靴狀。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以及飯含等佩戴之物。玉衣具男性特點,體軀肥大,腹部突鼓,頭枕鎏金鑲玉銅枕,兩手握璜形玉器。
劉勝玉衣
竇綰的玉衣全長 1.72 米,用玉片 2160 片,金絲約 600 克,頭下枕一鎏金鑲玉銅枕,在玉衣內放置 15 塊玉璧。
竇綰玉衣
長信宮燈出土於竇綰墓,高 48 釐米,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雙手執燈狀,燈的各部分分鑄而成,可以拆卸。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以根據需要、調節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宮女的體內中空,可用於存放燭火的煙滓,以保持室內的清潔。從燈上的銘文可知,此燈原屬於陽信夷侯劉揭,後竇太后所居之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
錯金銅博山爐出土于靖王墓,是薰香用具。爐體高 26 釐米,通體錯金絲,爐座透雕成三條蛟龍,以龍頭擎託爐盤。爐蓋鏤雕成山巒起伏狀,山中虎、豹、猴、野豬等動物出沒,獵人持弩巡視其間。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把香料放入爐內點燃,香菸便可通過爐蓋的許多小孔裊裊上升,令香氣瀰漫開來。博山,乃古代神話中的仙山,這個薰爐就是表現了仙山的氣象。
錯金銅博山爐
銅朱雀銜環杯出於竇綰墓。杯通體錯金,朱雀矗立於兩高足杯間的獸背上,展翅翹尾,喙部銜一能自由轉動的白玉環。朱雀的頸、腹與兩杯的表面嵌有圓形和心形綠松石。此杯應該是女性的調和化妝品的用具,出土時杯內尚存硃紅色痕跡。
銅朱雀銜環杯
銅說唱俑鎮出於靖王墓,高 7.7 釐米。兩件,均爲正在表演的漢代俳優人形象,坐姿,頭戴圓帽,高髻,着錯金雲紋右衽衫,袒胸露腹。大眼睛,高額骨,尖下巴,張嘴嬉笑,表情滑稽。
銅說唱俑鎮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出於竇綰墓,高 32.3 釐米,盤形底座內有一騎獸力士,力士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褲,右手上舉托住爐身,回首含笑仰望爐體。爐蓋分上下兩層,上層鑄出山巒和流雲,其間虎熊出沒,又有人獸搏鬥、人駕牛車等場面;下層鑄各種瑞獸、草木雲氣等紋飾。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出於靖王墓,屬於酒器。壺通高 59.5 釐米,通體以鎏金、鎏銀裝飾,腹部飾 4 條獨首雙身的金龍,間綴金色捲雲紋,龍雲盤繞,光彩奪目。從壺底的銘文可知,此壺原屬西漢初的諸侯國楚國,後楚王參與七國叛亂,國除,此壺被賜給劉勝。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由於各種原因,滿城漢墓中的文物在當地已經無法見到,有感興趣的可以到河北省博物院鑑賞。
作者介紹
圖片|翟德芳 杜廣磊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子彤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文博時空】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