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這3種性格,孩子的心理早晚受傷,遇到是孩子的悲哀

媽媽的3種性格,一定要改變,否則就是在“鈍刀子割肉”,孩子的心理遲早會受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調查的24714名10~16歲的中小學生後,研究發現:超過2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問題;78%的學生不能識別關於自殺的誤解。

孩子的心理健康,受環境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媽媽的影響,因爲家庭中,媽媽永遠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

媽媽的言行舉止、性格特質,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下面3種性格的媽媽,孩子遇到了真的是一種悲哀。

孩子校服沒到貨,爲了不讓初一挨批評,婷婷特意到成衣店,幫孩子定做了一身校服,當天就能穿上。

怕孩子丟文具,就把所有東西都買雙份,在家啥也不讓初一自己做,都是婷婷弄好了,送到初一面前。

學校組織去博物館露營,婷婷比初一還緊張,總是擔心孩子會想念自己。

這類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會提前幫孩子規避很多問題,自以爲幫孩子掃平的道路,卻不知是害了孩子。

媽媽過度保護孩子,容易令孩子的自尊心受損,感覺自己無能,毫無價值感。

因爲從未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所以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差,獨立思考能力差,有時候想法也很幼稚。

因爲缺乏與同齡人互動的機會,孩子的社交能力會受限,會變得不善言辭,不會交朋友,很難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們都是在失敗中學習的,沒有試錯的機會,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欲的發展,從而影響孩子主動學習意識的萌發。

被過度保護型媽媽養大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躺平啃老,毫無生活樂趣。

班裡總是有一兩位媽媽,是消極抱怨型的。

老師在羣裡發了張照片,她們抱怨自家孩子爲啥排在最後,爲啥沒有正臉照。

老師發佈了春遊通知,他們抱怨路途太遠了,孩子暈車怎麼辦?沒有餐廳,孩子帶的食物涼了怎麼辦?

總之,同樣一件事,她們永遠只能看到不好的一面,每天都在散發負能量。

這樣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特別容易擁有一種悲觀心態,做什麼事情都很消極,總覺得上天不公平,對生活毫無熱情,牢騷一大堆。

同時在媽媽一天天的抱怨中,孩子也容易對自己形成錯誤認知,覺得自己特別差勁,幹啥啥不行,自卑心理嚴重,甚至產生自我放棄的想法。

在學習中,即使孩子取得小小進步,媽媽也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和不足,這令孩子體會不到成就感,對學習會特別牴觸,不相信自己能學好,更不願意努力學習。

職場高管媽媽和老師媽媽,都容易掉進“強勢控制”的漩渦,嚴格要求孩子必須“聽話服從”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控制型家長將最早體會到孩子叛逆的滋味,因爲孩子小時候可能會選擇順從,但一旦孩子超過10歲,他們就會開始逐步反抗,希望能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叛逆也就油然而生了。

被控制型媽媽養大的孩子,叛逆心理尤爲嚴重,除了跟媽媽大吵大鬧,時而動手之外,他們還可能爲了擺脫控制,特意地跟媽媽對着幹,媽媽約不想他們怎樣,他們就偏要怎樣做。

這樣的孩子,很難在一個較爲寬鬆的環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他們的行事往往因爲要對抗,而過於偏激,所以經常會做出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

以上三種性格的媽媽,您遇到過嗎?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