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增3507例本土確診 專家剖析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原因

大陸新增本土3507例,專專家剖析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原因。(澎湃新聞)

大陸《環球時報》15日報導,大陸國家衛健委3月14日通報,截至3月14日0-24時,大陸各地新增本土病例3507例,其中青島、天津、陝西寶雞市新增確診病例均逾40例、深圳39例,吉林省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了3076例。大陸專家有共識認爲,近期大陸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將傳播極快的Omicron第五波疫情壓制在完全可控的水準非常重要。但這並不意味着會持久性地採取封城和全檢測的策略。

一名不名的疫情防控專家表示,此輪大陸多點暴發疫情,各地成因不一,既有處理不夠及時,也有病人、密切接觸者未能儘快隔離問題。此外,這次流行的Omicron毒株具有傳播隱蔽性強、潛伏期短特點,造成無症狀感染者比例較高,隱性感染事件較多,溯源工作變得非常困難。「現在既有人傳人,也有物品污染以後的『物傳人』,都加大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

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14日在微博發文稱,大陸這波疫情正處於指數級上升初期,新冠肺炎每日確診病例從3月1日119例到12日3122例,只用11天時間,這還是在大陸全國性不放鬆對新冠肺炎的積極監測與防控的態勢下發生的。

張文宏覺得,由於短期內出現大量病例,各地難免顯得有些慌亂,但「我們和病毒的爭鬥將會長久地持續下去,不過防控節奏不能亂,大家對於下階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丟失。」

張文宏表示,經過與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家的討論,大家形成了高度一致的看法:新冠病毒的毒力已呈現明顯降低的特徵,在大面積疫苗接種後,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率與死亡率已經低於流感。

但張文宏指出,「這些都不是我們躺平的理由,對於未來抗疫,我們應該有很清晰的思路。」張文宏認爲,中國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羣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環時》報導,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說,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爲,英國等西方國家研究發現Omicron毒性降低,造成死亡人數下降,因此主張中國應當像西方一樣放開,然而中國現如今是絕對不可以全面放開的。

盧洪洲分析,英國現在之所以會出現Omicron毒株的病死率與流感差不多的情況,主要是因爲在此前幾種新冠病毒毒株大流行期間,已經造成了大量老年人以及有基礎性疾病人羣的死亡,現如今得以「倖存」的人羣要嘛是在感染治癒後,要嘛是透過疫苗接種形成了抗體,因此他們不容易發展至重症乃至死亡,所以病死率才逐步降低。「他們現在所謂的低病死率都是有代價的」。

盧洪洲認爲,新冠病毒的強傳染性,需要進一步不斷完善的防疫經驗,尤其是對人員大面積流動以及物流過程中的傳播。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持續蔓延,尚無完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在沒有完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和真正的特效疫苗下,還是要提高對輸入性的港口工作人員、物流人員等高危人羣的保護,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再配合自我的抗原檢測。

《環時》報導,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本身其實也在緩慢調整中。陳希認爲,下一步中國應繼續加大疫苗免疫,尤其是針對高風險人羣的疫苗接種率。同時應調整醫療系統,爲最終放開後醫療系統的應對做好充分預案,比如在強化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的方艙醫院建設,以及加強分級診療、社區基層醫療的能力。此外,還需加強對民衆衛生教育,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杜絕恐慌。

陳希表示,新冠疫苗免疫加強後國內外的新冠重症率、病死率均逐漸接近於(英國已低於)流感,但未完成至少兩劑疫苗的人羣仍面臨數倍於流感的重症率、病死率。以上這些關鍵資訊向社會公佈很重要,也是促進疫苗免疫的關鍵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