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疫情騎虎難下 專家:死於政策者恐高於染疫死亡者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林周義攝)

前副總統陳建仁(左4)今受邀出席「臺灣防疫政策的檢討與省思」論壇。(林周義攝)

中國大陸清零政策近期引發反彈,專家指出,因當地疫苗覆蓋率不足、國產疫苗保護力不夠、不準國人打國際疫苗,當地的疫情已「騎虎難下」。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死亡,可分爲直接死亡、間接死亡及因政策死亡3種,預估當地今年死於政策者將遠高於死於新冠肺炎者。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表示,我們過去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的死亡,但是除了直接死亡,還有其他的傷害,包括經濟、教育等多層面的心理衛生壓力、家暴等,還有不明顯的不平等擴大、其他疾病的罹患及死亡率(如非洲愛滋防治受阻)、人際關係的受損(長期被隔離、禁止接觸)、社會的親和力、民主和人權、假訊息及錯誤訊息等。

除此之外,疫情也會造成不同行業間的失業率的不平等,紀駿輝表示,餐旅、油礦、農業、自由業、交通業及水電業的失業率受影響最深。另外感染風險也會有不平等,以女性爲主的長照業感染風險就較其他行業高,遠距學習也會出現不平等,在一些資源貧乏的國家,遠距學習甚至接近於沒有教學。

至於死亡,紀駿輝表示,和疫情有關的3個死亡,第1是直接死亡,另外2個是今年國際學術上受到重視的,第2種是因爲疫情而出現的間接死亡,例如慢性病患延後就醫、需要檢查而不檢查造成的死亡。舉例而言,他有個友人大腸癌初期拖了1年才就醫,因病情演變爲末期,就離世了,這種個案非常多。第3種則是死於新冠的政策,限制人的行動等,最極端的是中國大陸,因嚴格的清零,他估計今年死於政策的人數應會遠高於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

紀駿輝直言,臺灣一開始也採清零作法,前1年半的政策很成功,但後1年的調整角度就變慢,其實今年1月時,各界已對病毒的資訊和本質相當清楚,歐美開始改變政策,不計算感染人數,將重心放在死亡、重症的防治,而臺灣當時還在清零,調整的腳步慢了一點,中國大陸則是到現在都還在清零。

中國大陸有非常多優秀的科學家,但紀駿輝表示,當地的問題在於,防疫政策的考量不是出於科學而是政治。中國大陸清零是最高政策,而各省還會加碼,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疫情也會封城。因疫苗覆蓋率不高、國產疫苗保護力不夠、不準國人打國際疫苗,當地的疫情已經「騎虎難下」,由於民衆就沒有足夠的免疫力,很多專家預計當地一開放,可能會出現1~200萬人的死亡。

面對邁入第3年的疫情,紀駿輝表示,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當我們已經有了有效的對策後,是否還要持續嚴格的管控措施,另學術界也認爲需評估疫情管控的成本效應。疫情第1年因情況緊急、資訊不多,各國都是「flying blindly」,閉着眼晴開飛機,因爲不知道,只好採取嚴格的規格、方式去限制,但當資訊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要進行檢討。在民主國家,要探討的是我們能限縮民權和自由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這些都是今年開始在國際間被提出來的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