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醫改專家:醫療回扣現象背後是體制機制問題

圖爲河北雄安新區雄安宣武醫院項目建設現場。(摘自中新社)

大陸近期醫藥領域反腐引發關注,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權威醫改專家李玲表示,醫療回扣現象已經很多年了,這個背後其實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是因爲現在醫院太大的自主權。

李玲接受「中新經緯宅男財經」專訪時指出,大陸政府基本上是不管醫院的投入運行和分配的。所謂的公立醫院其實只是名字上叫公立,但是事實上政府的投入大概10%都不到,也就是90%以上的收入都要醫院自己去創收。

李玲直言,大陸醫改已經十幾年了,但是一個公立醫院的院長,基本上醫院就歸他管,醫院所有的日常運營他得自己要創收,給醫生護士發多少工資,基本上都是醫院內部要做決定的,你可以想像,這裡面給了他多少腐敗的空間。

此外,醫院之間都是在競爭的,如果你的工資獎金髮得少,你的人可能就被別人挖走,所以刺激醫院必須要使勁地創收。

李玲舉例,醫院3000多萬進一臺1000多萬的醫療器械,黑一點的可能是院長拿,其實有時也許就是醫院拿了。但是政府對醫療服務的價格也是控制得比較嚴的,就是爲了讓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所以醫院通過器械耗材、檢查的缺口裡面來創收,國家其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一輪輪地管。

談及,這波醫療反腐對於A股醫藥板塊影響多大?對於正處於IPO的企業上市影響多大?李玲直言,短期因爲這次反腐風暴,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上市公司如果是踏踏實實做研發、生產好藥的,對他們長遠肯定是好的。

李玲認爲,從長期來看,政府多頭並舉,把體制機制扭順了,市場環境清理乾淨了,那麼就會讓好的企業能輕裝上陣。中國有14億人口,需要的是世界級的真正有能力的醫藥公司,我覺得這些公司未來是有希望的。

至於如何扭轉藥企重銷售,輕研發的現狀,李玲稱,大陸國家醫保局成立是醫改非常重要的體制機制的改革。隨着醫保局的成立,就有醫保談判藥品和集採,現在集採已經8次,集採後的藥就不需要再去搞銷售。大陸所有的集採和醫保談判的政策都是鼓勵創新,所以這些企業其實是應該有更大的激勵機制,這個局面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