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未來5年經濟政策爲何是這五字?復旦學者給答案

大陸經濟示意圖,圖爲人民幣。(圖/中新社資料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的經濟受到不小衝擊,對於未來5-10年大陸的經濟政策會如何規劃,大陸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安徽考察提到「雙循環」是長期戰略部署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國內大循環」重要的不是國內市場規模,而是國內市場能否「被迴圈」起來。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在10月舉行,預期會中將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據英國廣播公司引述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在中美關係日趨惡化的環境下,「雙循環」可能成爲兩個規劃的主線,主宰未來多年中國大陸經濟走向。

習近平近期講話也稱「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競爭優勢的戰略抉擇。」

陸媒觀察者網」26日轉載研究大陸經濟多年的張軍在網易投書指出,中央提出要形成「國內大循環」,很多人說,形成國內大循環就是大陸經濟發展要依靠國內巨大的市場。這個說法不準確,重要的不是國內市場規模,而是國內市場能否被「迴圈」起來。

他指出,美國的經濟是典型大國經濟,國內市場巨大不完全是因爲美國有3億多人,而是因爲美國的國內市場能夠是一個高度開放、安全和自由流動的市場。全世界生產性要素(包括人才、資本、金融)都願意去那裡。如果說美國是一個立足國內大循環、國際和國內兩個迴圈相互促進的經濟體,好像也很恰當。

張軍表示,大家明白,一個市場如果做不到高度開放、安全和自由流動,對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很多國內市場或行業存在的問題講了再講,都不容易得到克服,但是一旦這個領域開放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變成繁榮的市場。大陸說要依託國內市場來發展經濟也講了很久了,但要轉變這個重心談何容易。

原因是什麼?並非大陸熱衷於國際大循環,而是因爲「至今仍在保護自己落後的市場和行業」。

因此,中央提出的國內大循環,「核心要義」應該是高度開放大多數自己的行業和市場準入,要使得大陸巨大的國內市場真正走向很高的開放度安全性流動性,假以時日,才能形成全球最具創造性的生產要素,在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迴圈」起來的沃土,大陸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才能真正成爲經濟發展可以依賴的國內力量

張軍強調,科技和金融,是美國給大陸施壓和試圖脫鉤的兩個領域,大陸自當要有準備。不過,大家也必須想明白,在戰略上不可能因爲美國封鎖而單打獨鬥,有智慧的做法,一定是在「科技」和「金融」兩大領域,更大程度地推進開放和全球合作,用雙贏策略來應對可能的脫鉤挑戰

大陸方面要更大程度地開放國內行業准入,並能提供安全和自由的市場給全球投資者(包括美國),才能讓國內市場服務整體經濟發展。過去大陸發展是反過來的,因爲非常落後,當時是利用人家的開放、安全和自由的產品與要素市場來發展經濟。

最後他更表示,擴大內需也說了至少20年了,但國內市場和行業准入鐵板一塊,各種限制還是那麼多,包括在金融領域,讓國內外的投資者望塵莫及,哪裡來創造更大需求?即便在眼下,大陸在通訊資訊、金融、保險醫療教育、文化以及康養等領域,潛力巨大,可是由誰來啓動巨大的需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