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習近平訪歐凸顯各國對中歧異 北京將對此下手

習近平預計下週訪歐將在法國與總統馬克宏再度會面。圖爲2019年馬克宏訪中時與習合影。(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週將在五年來首次訪問歐洲,此行凸顯歐洲各國與北京在貿易方面的歧異,及歐陸如何在美中之間定義其地位。

路透報導,習近平此行將造訪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且正值歐盟揚言對中國電動車和綠能產業徵收關稅之際;歐盟表示,鉅額補貼讓中國廠商具備不公平的優勢。

中國經濟逆風,美國阻絕中國企業,歐盟可能對北京有一定的影響力。

分析師則認爲,歐盟27個成員國未達共識,削弱整體形塑中方思維的能力。

俄軍進犯烏克蘭已兩年,而中國支持俄羅斯;習近平此行訪歐,在歐洲關切中國支應俄國戰時經濟的擔憂情況下展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習近平此行將「爲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爲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跡象」。

法國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項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表示,習近平的目標是利用內部分歧,抵消歐盟的經濟安全議程,如關稅威脅。

杜懋之談及中國對歐洲的戰略時表示:「在非常強烈的分治前提之下,並不隱晦,反倒顯而易見。」

歐洲企業和政府向來抱怨,進入中國市場受限且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研究指出,中國對企業的補貼幅度,是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三倍到九倍。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具備制定歐盟貿易政策的專屬權,但歐盟成員國內部一直難就如何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達成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呼籲歐盟更積極補貼並警告歐盟,面對中國和美國的「過度補貼」(oversubsidies),若不允許歐盟競爭規則取得豁免,歐盟唯恐落後。

馬克宏在2日刊登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專訪中表示:「我們管太多,卻投資得不夠,保護得不足」。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4月曾向習近平施壓,要求北京政府讓德國企業更好進入中國市場。

在歐盟反補貼調查方面,蕭茲避免與北京對抗,稱雙方應公平競爭,歐盟不該爲了保護主義自身利益而行動。

習近平此行將在塞爾維亞出席紀念中國大使館遭美國誤炸的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