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放團客赴馬祖 學者:邊打臺獨邊釋善意的「區隔對待」

▲陸客團搭乘小三通前往馬祖。(圖/翻攝中新社)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疫情之後首個陸客旅遊團9日上午抵達馬祖,被視爲兩岸觀光即將復甦的訊號。對此,學者分析,這是對岸「蘿蔔大棒」的兩手策略,針對臺獨勢力採取嚴厲的「精準打擊」,另一方面又告訴老百姓這是「區隔對待」,以開放陸客團的方式來釋放善意,劃分整個臺灣社會。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代理主任王信賢表示,對岸整個大的政策是「區隔對待」,反臺獨的部分,現在要縮小打擊面,推出「懲戒臺獨22條」之後,臺灣很多人解讀是「一網打盡」,陸方馬上又出面強調,是專門針對「少數一小撮」的臺獨分子。

「對於臺獨、支持獨立的是一手,但是經濟社會融合的這一手,也是不會放的。」王信賢指出,特別是在福建、金馬的部分,作爲經濟社會融合的示範區,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現在就是把兩隻手區隔開來。

王信賢指出,同時,對岸也是在測試賴政府的反應,馬祖這個陸客團雖然很小,但是一個測試,看看臺灣的反應是什麼,再來決定接下來會不會再開放大一點,甚至說去開放金門。

對於陸方會否進一步開放陸客團,王信賢抱持樂觀的態度,他強調,對岸更高的思維在於,要牢牢抓住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與主導權,那經濟社會融合這一隻手就不會放掉,「金馬是作爲福建經濟社會融合示範區裡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他就會繼續做。」

▼國臺辦增設「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專欄網頁。(圖/翻攝國臺辦網站)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表示,對岸現在的政策是「大棒子與胡蘿蔔」,前兩天才上架「懲治臺獨」的專欄網頁,今天就放陸客團到馬祖,「就是針對臺獨勢力採取嚴厲打擊,但又想把這樣的氣氛鎖定在特定的對象,不想讓整個臺灣的民衆恐慌,所以又釋放另一種善意,這個善意的訊號就是這次的陸客團。」

張弘遠指出,這次金門事件與馬祖事件的之前及之後,都有類似的「先壓後拉、先打後賞」,等於是有一個政策的差異性,「他針對臺獨或主張臺獨的勢力採取嚴厲打擊,但又切割出來,製造矛盾。」

張弘遠進一步解釋,現在主張臺獨或反共的政治人物或言論,可能會受到中共的打擊,但另一方面,又透過正常交往、兩岸融合等方式,造成臺灣整體社會對大陸出現兩種態度,「不見得『硬的會更硬、軟的會更軟』,而是『硬與軟之間的針對性會越來越強』。」

張弘遠說,對岸現在的策略,類似於癌症治療的「標靶」,會鎖定特定對象、特定團體或特定言論,給予針鋒相對的攻擊,但又告訴一般老百姓這是「區隔對待」,其實就是過去中共對敵鬥爭當中的「聯左拉中打右」,很清楚地在劃分整個臺灣社會。

張弘遠也提醒政府,現在這已經不是「認知戰」了,而是「對敵鬥爭」,若只用認知戰來理解,那就太低估大陸對臺策略的變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