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周遭擬蓋大樓被批「對神明不敬」 40地主反嗆:外來人憑什麼反對

近期有營造商打算在龍山寺右後方蓋31層大樓,引發寺方及文史工作者反對,但當地地主迫切期待建造並都更,直指蓋的地方根本不會影響到天際線。(張穎齊攝)

近期有營造商打算在龍山寺右後方蓋31層大樓,引發寺方及文史工作者反對,當地地主掛布條怒轟反對者「天際線無限上綱,阻礙萬華發展,萬華人命不值錢,你來老厝住看看」。(張穎齊攝)

北市萬華區西昌街百年老屋斑駁漏水,有坍塌風險,地主倪先生指出在地迫切希望蓋大樓、都更。(張穎齊攝)

國定古蹟臺北龍山寺香火鼎盛,香客如織,近期有營造商打算在龍山寺右後方蓋31層大樓,引發寺方及文史工作者怒斥像「剃刀、刀板」,破壞天際線、對神明不敬,但當地40名地主卻是迫切期盼建造、都更,文化部文資局19日在龍山寺舉辦審議會,地主代表也列席發表心聲,文資局會擇期再議。

建商預定在面對龍山寺大門右側附近蓋大樓,建案規畫大樓高31層、地下6層,地點鄰近西昌街附近,但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18日出席古蹟保存計劃座談會表示,龍山寺有200多年曆史,當時看到示意圖時,覺得大樓像把剃刀,且龍山寺建物高度約10公尺,但建案高度約120公尺以上,爲古蹟保存及景觀,他不希望這件事發生,期許相關政府單位做好把關。

建築相關學系的學者教授昨也在座談會上質疑,外國旅客到臺北西區觀光,寺廟背景卻出現大樓,恐怕認爲臺灣很野蠻,既不反省也不謙虛,若通過龍山寺案,周邊可能會陸續出現新建案,進而影響寺廟天際線。

近期有營造商打算在龍山寺右後方蓋31層大樓,引發寺方及文史工作者反對,當地地主代表之一倪先生批評這些外來人的說法,好氣又好笑。(張穎齊攝)

「你們不是當地居民,憑什麼反對!」40名地主今日下午在西昌街發動抗議陳情,在老屋上貼着「天際線無限上綱,阻礙萬華發展,萬華人命不值錢,你來老厝住看看」的布條。

北市萬華區西昌街百年老屋斑駁漏水,有坍塌風險,地主倪先生指出在地迫切希望蓋大樓、都更。(張穎齊攝)

北市萬華區西昌街百年老屋斑駁漏水,有坍塌風險,當地居民迫切希望蓋大樓、都更。(張穎齊攝)

地主代表之一倪先生表示,他家在這住了7代,祖屋從19世紀就有,已超過百年,但屋子已斑駁、漏水,老母親90多歲,都期盼蓋大樓、都更,不懂那些外來的人爲何要反對,真是好氣又好笑。

倪先生指出,他們發起自救,西昌街這邊急需大規模改善,外流人口太多,有流鶯、流動攤販、簽賭、街友、獵人頭等聚集,若蓋好新建築,可避免這些人羣,30、40名地主自10年前就期盼都更,談了3個建商,最近要蓋31層樓的建商是去年來談,也辦10次公、私辦的公聽會,一切都沒問題,直到送案時,卻驚見有外來人說「蓋太高、擋住天際線」什麼的。

「一定要改建,文資會在龍山寺開會是何居心?」地主許先生痛批,老厝萬一倒塌怎辦?找當地立委也沒消沒息、沒用,文化部竟還選在龍山寺開會,那就請民代和文資委員把天際線相關法規搬出來,不要一體護航,「蔡英文總統不是說政府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嗎?」

文資局承辦人員澄清,第1次現勘是7月29日,今天是第2次會勘,並無反對或支持,都在討論中,沒定案或結論,今有5名文資委員,且也開放2、3名地主列席表達意見,另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4條,沒阻礙觀覽通道、沒阻擋視線、不影響安全,是有開發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