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中國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中國長久以來流傳着一種說法——龍年生吉子,羊年忌生子。2024年適逢生肖龍年,龍被視爲祥瑞和吉祥的象徵,尤其是當其與生育率聯繫在一起時。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翟振武2024年1月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就表示,2024年是龍年,中國人對生肖偏好非常明顯,上一個龍年也就是2012年時就有一個生育小高峰。綜合來看,2024年的生育率有望提升。

同樣,“羊年忌生子”的說法也得到一些官方人士的呼應。國家統計局於2016年1月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爲1655萬人,比上年減少32萬人。由於單獨二孩政策在2014年逐步開始實施,2015年應是政策新增出生人口的高峰,而出生人口卻不升反降。對此,時任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迴應稱,生肖偏好系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人是否存在明顯地生肖偏好?界面新聞查閱相關論文發現,對於這一問題,學界研究給出的結論並不相同。

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馬妍在《人口研究》發表題爲 《吉年生吉子?中國生肖偏好的實證研究》的論文,充分利用1949-2008年的出生人口數據,並借鑑人口統計學中的年齡準確性檢驗指數來檢驗我國生肖偏好的存在性。

作者使用三種檢驗方法均表明,就全體人口的宏觀角度而言,中國民衆在進行生育決策時並沒有大範圍地刻意選擇某一生肖作爲孩子出生的時間。無論是單一年份、單一生肖還是十二生肖整體都不存在生肖偏好,出生人口規模的波動更多是由於人口慣性的影響。作者認爲,在人口結果上,中國並不存在生肖偏好。中國出生人口規模的波動更多地是由於人口慣性的影響,這符合人口規律。

研究還發現,一些特定年份出生人口規模的異常增加或減少,更多是由於社會經濟因素和政策調整的影響,而非生肖偏好。例如,2000年的“千禧龍寶寶”和2007年的“金豬寶寶”等特定年份的出生人口增加,更多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育政策所致。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生肖偏好並非全國性現象,也提供了更深入的視角來理解人們的生育決策和出生人口規模的變化。研究團隊呼籲,應破除生肖偏好的迷信,引導正確的生育觀,以促進人口的健康發展。

不過,2016年11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譚遠發、孫煒紅和周雲三位學者發表在《人口學刊》的一篇論文則認爲,從出生人口數、生肖偏好指數和惠普爾指數共同顯示,人們對十二生肖存在不同程度偏好,對屬龍的偏好不是最高,卻對屬羊的偏好最低,而對屬猴和屬雞無偏好無迴避。

與馬妍的論文數據來源不同,這篇題爲《生肖偏好與命運差異——爲何“龍年生吉子,羊年忌生子”?》論文的數據,基於2003-2010年5個時點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這些數據包含了大樣本的抽樣調查結果。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是一項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和香港科技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共同實施的大型社會調查項目。該項目旨在收集關於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多個方面的數據,以提供全面、客觀、科學的社會科學研究基礎。

論文設定了出生人口數、生肖偏好指數和惠普爾指數等變量,用以衡量人們對十二生肖的不同偏好程度。論文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總體上看,人們對十二生肖的偏好程度不同,對屬龍的偏好不是最高,次於屬虎和屬兔,對屬羊的偏好的確最低。這可能由於較之積極樂觀的“龍年生吉子”預言,人們對消極悲觀的“羊年忌生子”預言更敏感和忌諱。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還對生肖與命運的關聯進行了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屬龍的命運並不是最好,屬羊的命運也不是最差。這表明生肖和命運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從而否定了生肖論命的觀點。

論文還指出,生肖偏好現象會導致巨大的經濟社會成本,如醫療資源緊張、孩子未來競爭壓力增大、人口結構失衡等問題。因此,政府應以科學研究爲依據,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婚育觀念。

人口學專家黃文政認爲,生肖對出生人口的影響極其微弱,相對於出生人口的正常波動完全不具備統計顯著性,過去二三十年尤其如此。他舉例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鑑的數據,羊年1991年出生人口爲2265萬,低於前一年的2391萬,但高於後一年的2125萬;羊年2003年的出生人口爲1599萬,低於前一年的1647萬,但高於後一年的1593萬。

不過,翟振武也表示,目前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大概爲1.05,“我個人認爲在全面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落地後,未來有望回到1.3左右甚至之上。”

學界普遍認爲,當前影響中國生育水平最主要的因素,一是育齡婦女減少,二是生育觀念的改變。相比生肖偏好的影響,這些“基礎性因素”纔是政策應該聚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