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160年 馬首迴歸圓明園
近日,流失160年的馬首銅像回到圓明園,在正覺寺內展出。(武亦彬攝)
闊別160年,馬首銅像終歸家。近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爲第一件迴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爲了給第一件迴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接風」,「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迴歸展」精彩上演,將百餘年迴歸路上的故事娓娓道來。
馬首160年後原址展出
文殊亭內,馬首銅像被赫然置於正中間。和馬首一同展出的,還有約100組件珍貴文物與照片,從清代出土的西洋雕花石柱、琉璃構件,到社會各界捐贈的圓明園石獅、乾隆帝御筆石牌匾等。
圓明園馬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羣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燬,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馬首銅像爲義大利人郎世寧設計,融合了東西方藝術理念與設計風格,清乾隆年間由宮廷匠師精工製作,以精煉紅銅爲材,色彩深沉厚重,神態栩栩如生,毛髮纖毫畢現,歷百年風雨而不鏽蝕,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是一件非凡的藝術品。
2007年,大陸國家文物局獲悉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拍賣,斡旋推動迴歸,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慨然出資購入。此後,馬首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
去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國家文物局。2020年,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展示。
去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曾對馬首銅像進行了一次「體檢」,這份「體檢報告」包含表面翻模顯微觀察、X光成像、內部結構觀察等內容,被公佈於展板之上。
分析結果表明,馬首使用的材質爲含微量鉛鋅的紅銅,銅含量達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鉛,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鐵和鋅。X光照相結果顯示,馬首除了頸部下方可見數個鋦釘外,其他各個部位都無明顯分鑄焊接痕跡,由此可知馬首系渾鑄而成,頸部和臉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頭,甚至鬃毛都爲一體鑄造。專家據此判斷,整個馬首都是使用精密鑄造的方法──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馬臉部爲一空腔,該空腔直通馬嘴部,內壁附着了不少白色殘留物,形態上看可能是水垢等沉澱物,水垢的形成很有可能與其作爲十二時辰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專家指出,馬首紋飾手法千變萬化,制模工匠的技藝精湛,顯示出器物的等級頗高。
獸首既能噴水又能報時
馬首銅像,原爲圓明園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759年,海晏堂建成,「海晏」一詞取「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之意。海晏堂西側即爲十二時辰水力鍾噴泉,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辰人身獸頭銅像。按照時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依次噴水,具有報時功能。獸首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所在的海晏堂水力鍾,代表了清末科技水準。「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噴水系統,而是將東方的時辰和生肖,融合西方的噴泉和計時,是一箇中西方文化完美交融、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
「想要知道現在的時辰,只要看哪隻動物在噴水就可以了。」策展人劉陽說,很多人以爲獸首就是水龍頭,這是誤解,「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搞明白當時的工匠在沒有人爲操作和電腦程式設計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自動更替、到時噴水的。這完全依靠機械動力,可見當年海晏堂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