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5年定存掛牌利率“擊穿”2%,釋放什麼信號?
新一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已經啓動。
7月2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銀行等六大國有銀行宣佈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這是今年首次,也是自2022年9月以來的第五次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事實上,這一調整早有預兆。7月22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下降10個基點,分別降至3.35%和3.85%。此外,這次LPR下降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央行降息,而是銀行報價點數的下降,更能反映銀行業降低貸款利率的意願。
同時,央行於2022年4月指導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也促使銀行在LPR下降後進行市場化調控。
從穩定銀行淨息差的角度來看,國有六大行此次調降存款利率符合市場預期。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4%,較2023年四季度下降15個基點,創歷史新低。而下調存款利率,無疑是穩定淨息差水平的有效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整體低利率環境下,高息資產變得越來越稀缺。因此,對投資者來說,在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解決資產保值增值問題變得尤爲關鍵。
六大行同日調降存款掛牌利率
最近幾年,我國一直處於降息週期。
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一年期LPR共降息10次,貸款利率從4.31%降至如今的3.35%,合計降息96個基點。五年期LPR共降息9次,貸款利率從4.85%降至3.85%,合計降息100個基點。
作爲貨幣傳導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銀行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就是貸款與存款之間的利息差。
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爲了維護利息差,只能下調存款利率。
自2022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後,截至2023年,主要銀行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下,已先後四次主動調整存款利率。
就在最近,國有五大行工農中建交再次發佈存款降息公告。公告顯示,活期存款下調0.05個百分點,從之前的0.2%降至0.15%。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至1.35%、1.45%、1.75%、1.8%,此前分別爲1.45%、1.65%、1.95%、2.00%。
而郵儲銀行略有不同。6個月、1年期利率分別爲1.26%、1.38%,其餘定存品種利率,均與5大行保持一致。
不過,掛牌利率不等於實際執行利率,但是實際利率的執行還是參考掛牌的。
在六大行宣佈調降存款掛牌利率前,已有包括廣東、廣西、河南、湖北、貴州、哈爾濱、山西、深圳等多地的中小銀行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了調整,調整範圍既涉及定期存款,也包括活期存款,降幅集中在20到40個基點。
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4年6月,銀行和上個月相比,各期限存款平均利率均下跌,其中3個月期下跌0.1BP,6個月期持平,1年期下跌0.1BP,2年期下跌0.1BP,3年期下跌0.5BP,5年期下跌2.8BP。
事實上,當前不僅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在低利率環境下,爲避免“利差損”風險,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或再度調降。
招商證券7月19日研報指出,考慮到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行趨勢,壽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或仍有空間,預計傳統險將錨定2.5%,分紅和萬能險產品則可能進一步調降保證利率至2%和1.75%。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爲了滿足利率下滑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中長期資金需求。7月25日,央行開展月內的第二次開展MLF操作,操作量2000億元,並且中標利率2.3%,較前次下降0.2個百分點。
展望後續存款利率趨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從目前銀行淨息差壓力,存款市場結構失衡及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市場利率維持低位等方面看,國內存款利率仍有下調可能。
銀行獲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本次調降存款掛牌利率存在一定必要性。
2023年以來,隨着市場利率下行、LPR下調、融資需求減弱、存款定期化等影響,疊加貸款利率下降、存款成本面臨一定上行壓力,使得商業銀行淨息差下滑明顯,2024年一季度,銀行淨息差爲1.54%,這跌破了1.8%的警戒線,更是收窄至歷史最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多家商業銀行2024年1季度的淨息差低於1.3%。其中,廈門銀行2024年第一季度的淨息差僅有1.03%,其2023年全年淨息差下降幅度高於行業平均,達到0.25個百分點;西安銀行同樣呈現低位快速下降趨勢,2023年淨息差下滑0.29個百分點,2024年第一季度淨息差繼續降至1.16%。
因此,存款降息將有助於銀行改善負債成本,緩解淨息差下行壓力。
從存款定期化趨勢來看,該方式已起到一定的作用。最新數據顯示,企業與住戶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今年以來已有明顯下降。特別是住戶定期及其他存款的同比增速已降至13.2%,較2023年增速有明顯回落。其中,6月住戶活期存款佔比27.5%,已連續兩個月上升,6月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佔比28.8%,也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
除了壓降存款利率外,各家銀行爲減輕淨息差縮窄壓力也嘗試了多種措施。
比如,招商銀行率先宣佈停止發行3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而民生銀行則下架了半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產品。與此同時,不少銀行也下調了大額存單利率,其三年期、五年期利率也從過去“3”字頭降至當前的“2”字頭。
低風險資產仍受歡迎
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的同向下調,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促進資金的流通,那麼這部分資金將會流向何方呢?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84.26萬億,而到了6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就上升到了295.72萬億,增長了11.46萬億。
以招商銀行爲例,2024年一季度招行的存款規模爲8.44萬億元,相較於2023年末增長了2.39%,相較於2023年一季度末的7.77萬億元則增長了8.62%。這說明,即使銀行業已多輪調降存款利率,但銀行存款總規模仍呈增長趨勢。
隨着高息資產變得越來稀缺,對於投資者來說,如何在低利率的大背景下,解決資產保值增值至關重要。
據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存款利率下調可能會推動包括國債利率在內的廣譜利率進一步下行,銀行理財等低風險資管產品迎來增量資金。
據瞭解,開年至今,銀行理財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復甦勢頭,存續規模實現了持續回暖,特別是進入下半年後,銀行的理財規模開啓了狂飆模式。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存續產品總量和存續規模都在穩步增長。其中,存續規模從3月末的26.20萬億元增加到了6月末的29.29萬億元。截至7月24日,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9.58萬億元,已逼近30萬億元大關。
比如,今年4月,招銀理財發行的招智價值精選一年持有混合類產品,該產品首發一週募集規模即突破20億,購買人次約1.1萬。
此外,公募基金數據也可看出市場對低風險資產的偏愛。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股票型基金規模下降了0.04%,混合型基金較規模下降了4.10%,而債券型基金較2024年一季度有明顯上升,規模上升了13.62%。
總的來看,在“降息潮”下,投資者仍更加註重資產“保值”而非“升值”,傾向於將資金投向那些風險較低但收益相對穩定的金融產品。因此,本次存款利率下降所導致的資金流動或將更多地集中在那些能夠提供穩定回報的資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