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又棄養!流浪動物收容飽和 基隆推學校領養校犬

流浪動物認養率下降,收容空間逐漸飽和,基隆市政府推動「校犬」計劃,讓學童家加深對動物認知與生命教育。(基隆市政府提供/陳敬哲基隆傳真)

「認養代替購買」已經融入許多人心中,但基隆市政府動保所發現,曾經發現流浪犬隻,在外縣市領養才幾天,就被丟棄在基隆瑪陵坑溪周邊,動保所長陳瑞濱表示,前正推動學校領養,讓流浪犬隻能找到家,加深小朋友生命教育。

陳瑞濱指出,雖然認養代替購買大多數民衆都能認同,但曾接獲市民通報,在較偏遠地區突然有不明犬隻,前往收容時發現,流浪犬隻才被領養沒幾天,就被領養民衆丟棄,雖然藉由晶片資料找到資料,但怎麼樣都聯繫不上。

流浪動物認養率下降,收容空間呈現飽和,陳瑞濱說明,多年來各縣市都在努力推動認養代替購買,雖然在數年前認養率能大幅提升,但民衆飼養流浪犬隻開始飽和,認養率開始趨緩與下滑。

陳瑞濱解釋,學校認養「校犬」,動保所會在飼養期間提供美容、健撿、醫療、飼料、犬舍、喪葬等補助,但認養學校不能採取「放養」形式,必須當作「家犬」對待,定時給予飼料與乾淨水源,而不是剩菜剩飯。

陳瑞濱補充,目前基隆已有4間學校響應計劃,包含八斗國小、深澳國小、長樂國小、復興國小,4只校犬都已融入小朋友校園生活,就像家人或同學,動保所都會選擇性格溫訓收容犬隻讓學校收養,減少學生對校犬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