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灣神話破滅!學區房時代結束了?

今天大家都在傳一張玲瓏灣的對比圖

同樣的戶型和位置

不到2年的時間跌了300w

瞭解的人都知道

玲瓏灣九、十區是小區前排

和我們上次提到的三區、六區不同

有景觀、不靠高架也沒有高壓線

一直是玲瓏系的定海神針

這個價格讓無數玲瓏灣業主破防了

如果玲瓏灣都扛不住

如今所謂的學區房

還有多少的學區溢價呢?

在大家的認知當中,星灣學校是僅次於星海的存在,但最近星灣的學區房卻跌得慘不忍睹,簡單捋一下:

但如今,九、十區也扛不住了,大家說說是什麼原因?

無數的個案匯聚起來,或許就是真相。

無論你是否承認,從目前的行情來看,星灣的學區溢價似乎消失了。

10年前,學區房大漲,對應的是園區人口的激增和出生人口的快速增長;如今,學區房的大跌,又符合哪些規律呢?

從蘇州統計局的統計年鑑裡,似乎透露了某種真相。

2017年達到最高點後,蘇州的出生人口快速下跌,從8.2萬下降到2022年的4.9萬,跌幅之大,近乎腰斬。通過這條起伏的拋物線,把這上面的年份往後推一段時間,比如幾年後到幼兒園,幾年後到小學,再幾年後到初中,不需要複雜的分析,馬上就能明白這幾年的種種變化。

2017年出生的孩子,2020年入學幼兒園,2023年上小學,而之後的出生人口,幾乎是俯衝式地減少。這個時候,對於學區房的需求,也必然會出現相應的減少。說到底,就是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市場變化是人們選擇的最終體現,呈現的是冷冰冰的結果,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

除了人口減少帶來的需求減少,星灣學校還遭遇了西附初中的背刺。

我們說過西附初中的崛起,原本擇校星灣的尖子迴流,降低了西附學區的家長購買星灣學區房的意願。

選擇西附初中,幾乎沒有接送問題,目送式上學算是基本操作,而如果選擇星灣學校,要麼每天不辭辛勞接送,要麼花費重金置換。在兩個學校差距並不明顯的情況下,家長們會怎樣選擇?如果西附高中對西附初中還有定向的扶持,這又讓大家怎麼選?

在家長的能力與認知範圍內,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不一定迷信名校,也不是非要付出極高的教育成本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最終,家長們還是用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

如今園區的學校,除了星海可能那麼一點優勢,其他學校的差距並不大,區別可能只有校長的風格,而這正是園區教育部門所希望的。爲什麼不公佈成績,爲什麼不公佈中考的錄取率,從根源上就是避免大家盲目追求和炒作學區房。從目前來看,這種做法無疑是成功了。

隨着星灣學區房的溢價消失,很多人都非常興奮,幾年前高攀不起,現在正好去抄底!這不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馬上有人提醒,學區房的門檻降低了,又如何像過去那樣篩選出好生源和重視教育的家庭呢?生源質量降低後,學校還能保持成績嗎?會不會很快就泯然衆人矣?!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新區也同樣發生。鋪天蓋地都是新區實驗學校的校區,都說自己是學區房,但事實上,一個東西氾濫以後,就沒有了稀缺性,價值也大打折扣。如果大家都是大學生,那麼文憑就沒那麼重要了;如果到處都是學區房,那麼也就意味着學區房的時代快結束了。

你對學區房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