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祥專欄-通膨數據降溫 庫存去化成關注重點

儘管短期金融市場受經濟數據激勵走揚,但在面臨烏俄戰爭、高通膨、快速升息等挑戰後,全球經濟明年前景仍舊黯淡。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報告表示,全球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7月預估的2.9%下調至2.7%,這也是2001年以來最疲弱的成長,今年則維持於3.2%看法不變。

臺灣今年經濟預估成長爲3.3%,明年成長2.8%,略優於全球成長預估。

觀察國發會公佈10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爲18分,主要受惠於內需、貿易市場支撐,所以並未如市場擔心,轉爲景氣低迷的藍燈,反而再較前月上升1分,使景氣燈號續呈黃藍燈,但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則仍維持下降趨勢。

從投資角度來看,面對經濟衰退疑慮,不確定性高之時,建議投資人宜佈局在中長期趨勢明確的產業爲優先,並採分批進場策略,例如在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下相對受惠的電動車產業,亦或是擁有數位轉型、政策加持的數位基礎建設產業,都相當適合在經濟黯淡的陣痛期,作爲投資組合配置的一環。

科技產業方面,受到終端需求減弱、庫存仍需去化,已有多家機構預期明年半導體產業成長力道將減緩,並下調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展望,唯獨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護國神山」指標龍頭股的帶領之下,預期有望持平至小增態勢,將優於全球半導體產業表現。

觀察近期科技類股在法說之後公告第三季財報與庫存狀況,股價並未再持續破底,市場甚至開始預期庫存達高峰後,後續庫存影響因素降低,可望使整體財務狀況落底好轉,成爲支撐臺股持續反彈的動能之一。

舉例來說,像是IC設計服務公司因爲AI/HPC市場需求強勁且庫存調解較快速,雲端服務供應商、系統商等爲達成產品差異化,或是爲強化產品效能之目的,選擇自行研發晶片,並將後段難度較高之實體設計委外,反而有助於帶動IC設計公司中長期營運漸入佳境。

隨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政治不確定性降低,短期大盤也已達反彈波的滿足點,臺股進入震盪整理的機率高,權值股相對抗跌,中小型股則進入修正期,靜待第二波的反彈契機。

今年升息大致底定,短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走跌,有利臺股重新評價的反彈。衆多產業中,預期產業持續成長或庫存調節優於市場預期者如半導體、IC設計、板卡等,或受惠於中國政策支應與臺灣內需之水泥、散裝、汽車及金融重新評價之金控壽險股,均爲優先關注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