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復發男童睪丸腫大5倍 長庚CAR-T治療助男童「保蛋」

長庚醫院近期收治2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患者,2人均出線睾丸腫大等骨髓外復發跡象,其中1人睾丸腫大至一般人5倍;圖爲醫療團隊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陳世翔(右2)、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科主任張從彥(右3)等人合影。記者林琮恩/攝影

兒癌基金會統計,臺灣兒童癌症患者約3分之1爲白血病,每年有140至150人罹病。長庚醫院近期收治2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患者,2人均出線睾丸腫大等骨髓外復發跡象,其中1人睾丸腫大至一般人5倍。家屬憂心放射、手術治療影響生育,在與醫療團隊討論後,自費800餘萬接受CAR-T細胞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陳世翔表示,第一位個案是13歲男童,化療結束不到半年即發現睾丸腫大至同齡兒童的5倍,經住院檢查確診骨髓外白血病復發,有微量殘存疾病(MRD),傳統治療方法必須接受睾丸放射治療,或切除睾丸;另一位4歲男童,同樣發病不到一年,化療結束後9個月,出現右側睾丸腫大,確診爲骨髓外復發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CAR-T細胞治療納入給付,但僅限難治型、移植後復發、第二次復發的患者,年齡低於25歲,經2線標準治療無效,或醫師判斷無法進行骨髓移植,且預期壽命3個月以上才能使用。陳世翔表示,這2位患者均不符合健保給付資格,但與家屬討論後,仍決定讓病人自費接受CAR-T治療,分別在一月初、二月底接受治療,目前規律回診,病情控制良好,睾丸體積明顯縮小。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科主任張從彥指出,CAR-T被稱爲「活着的藥物」,其原理是抽取病人的免疫T細胞,在實驗室通過基因工程加以強化,使其能識別並攻擊特定癌細胞,再將這些修改後的T細胞擴增輸回病患體內,以快速作戰進而消滅癌細胞。

陳世翔說,CAR-T細胞治療過程繁瑣,第一步要取得T細胞,爲病人進行白血球分離術,蒐集之後需低溫冷藏,送至藥廠在瑞士的總部進行基因工程,經品管確認後再送回醫院,在病人接受淋巴清除性化療後,將細胞回輸,因藥費高昂,輸注過程中醫療團隊以生理食鹽水回沖多次,確保CAR-T細胞全數輸回病人體內。

不過,接受CAR-T治療後,病童仍有可能復發。陳世翔表示,若患者不幸癌症復發,可再接受標靶、免疫等其他療法,或使用剩餘的CAR-T細胞回輸,國外則有以不同抗原的CAR-T細胞分階段治療的方法,然因技術發展時間有限,如何處理復發問題還需要時間觀察,尚未有明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