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〡劉曉臣委員: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全面提升人民羣衆就醫滿意度

2月8日上午9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泰安市岱嶽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岱嶽區政協委員、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院長劉曉臣的提案是《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人民羣衆就醫滿意度》。

近年來,岱嶽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基層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醫療基礎建設不斷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鎮街15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審,夏張衛生院等9家通過國家級“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天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7家被評爲國家級社區醫院。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基礎設施還存在短板。因發展基礎、資源配置等原因,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比較落後。二是人才隊伍建設還需加強。鄉村醫生隊伍整體老化、素質偏低、後繼乏人。三是保障支撐力度還需加大。個別基層醫療機構營收不足,保正常運行壓力較大。四是信息化建設還需優化。個別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設備更新滯後,信息互聯互通還存在障礙。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機制。優化基層醫療機構佈局,健全完善以區級醫療衛生機構爲龍頭、鎮街衛生院爲樞紐、村(社區)衛生室爲基礎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區級醫療衛生機構發揮業務技術優勢,通過聯合建院、下沉坐診巡診、遠程醫療協作等方式,爲農村羣衆診療提供服務,爲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鎮街衛生院大膽改革創新,強化人、財、物、技建設,打破區域限制,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醫療聯盟或集團。強化村(社區)標準衛生室建設,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爲村民提供優質便捷醫療服務。

二、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環境建設。一是着力改善硬件設施。加快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病房樓、區婦保院老院區門診樓、區皮防所老院區改造提升步伐,推進天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院區和黃前鎮精神防治康養中心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及時爲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更新和添置先進醫療設備。二是着力推行精細化管理。持續推進基層衛生院“一院多區”建設,全面推進村級衛生室“五有三提升”建設,鞏固鎮街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服務站)“6S”(整理、整頓、清潔、規範、素養、安全)精細化管理成果。三是着力建設特色科室。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積極創建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和村衛生室“中醫閣”。全面發揮各醫院特色專科優勢,提升老年病、慢病康復、醫養結合等服務水平。

三、進一步加大基層醫療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實施青年骨幹醫生、護理等人才培養儲備計劃,賦予基層醫院部分自主招聘權,探索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機制。發揮駐泰醫藥系統高校優勢,採取定點培養、現場招聘等方式,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落實醫共體內部人員調配、購買醫輔服務等措施,解決人員力量不足問題。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建立針對醫生、護士以及醫院管理人員等各專業、各領域的表揚機制。

四、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接入泰安健康建設工作,全面實現電子健康卡應用。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信息化平臺,實現醫療數據無縫對接和共享。加強“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遠程醫療診斷、在線預約掛號、健康管理等服務。升級完善醫療信息系統,引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實現電子病歷、醫囑、檢查檢驗結果等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平臺,提高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五、進一步強化基層醫療機構支持和保障。落實政府爲主的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籌資和投入責任,建立醫療衛生長效投入機制。在加大醫療機構基礎設施、醫療設備經費投入的同時,保證國家基本公衛資金、基本藥物補助、重大傳染病防控等資金撥付。加大對村衛生室運行和鄉村醫生養老等經費補貼,提升村級醫療隊伍穩定性。加強公立醫療機構醫保資金保障使用,足額撥付醫保資金,確保醫療機構正常運行。積極爭取上級醫保部門支持,允許有條件的鎮街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增設中醫日間病房和日間手術,優化醫保報銷流程,落實分級診療政策,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大衆新聞記者 劉濤)

(大衆日報及大衆新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文字投稿務必配上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投大衆日報泰安記者站電子郵箱dzrbta@126.com,熱線電話:05388011909。來稿請務必註明作者、手機,以便進一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