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提高大灣區金融發展平衡度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漫遊 上海 北京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前海總體規劃、橫琴總體規劃、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繼發佈,爲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五週年。近日,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在《關於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促進區內經濟融合發展建議的提案》中談到,未來,區內企業和居民相互投資、消費、就業和創業等將有增無減,需要推動高水平金融開放,並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大灣區金融市場全面健康發展。

不過,李民斌認爲,當前,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程度有待提高、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對接不足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跨境數據流動效率有待提升

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成績斐然。

“跨境理財通”實現了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個人投資者達7.1萬人,其中涉及港澳個人投資者4.6萬人,內地個人投資者2.5萬人;“互換通”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兩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全球首個衍生品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

不過,李民斌認爲,目前大灣區金融建設還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平衡度有待提升。2023年大灣區經濟平穩復甦,但是區內金融市場表現冷熱不均。銀行業發展穩健,2023年,廣東省金融機構存款增長8.9%,香港各項貨幣存款增長5.1%。相對而言,資本市場的表現不甚理想。2023年,深圳成指和恆生指數分別下跌13.5%和13.8%,投資者信心低迷,影響投融資功能的發揮。爲此,大灣區需要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在保持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同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是跨境數據流動效率有待提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的問題。當前外資銀行面臨的跨境數據傳輸主要挑戰包括:首先是客戶不理解境外母行及當地監管的要求,較難獲得客戶關於跨境數據傳輸的單獨同意。其次是由於缺乏標準,難以通過匿名化處理符合法規要求。大灣區已經採取了部分優化措施,2023年12月,大灣區版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實施指引公佈,取消了相關數量限制,但仍需告知或者取得個人同意。2022年和2023年,粵澳、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相繼上線或開始建設,但尚未全面覆蓋粵港澳三地。

三是跨境反洗錢相關的企業股權信息有待整合。爲了防範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商業銀行需要通過股權追溯,對境外企業客戶、境內客戶的境外關聯方進行身份識別,尤其是可能存在多層嵌套、交叉持股等複雜股權結構的客戶。不過,目前境內企業的股權信息來源多樣,境外企業的股權信息很難獲取,且成本較高,對商業銀行跨境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造成較大影響。

探索更高水平的金融互聯互通

日前,“跨境理財通”2.0版本正式落地,且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進一步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業務、擴大深港跨境徵信合作試點範圍、深化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等六項金融舉措,拓展大灣區個人投資渠道,爲企業跨境融資、居民企業支付提供更大便利。

爲了更好地促進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李民斌建議,要探索更高水平的金融互聯互通,支持投資者跨境均衡配置。

具體來看,在資本市場方面,搭建統一的投資產品信息庫,集中展示金融機構已經上架的各類基金、理財等投資產品,統一產品風險分類,爲合格投資者提供及時、透明、標準化的產品信息;鼓勵更多香港私人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機構等在前海設立專營機構;發揮內地和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品類互補優勢,推動REITs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在銀行業方面,要加大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合作。研究推出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共同吸納全球綠色資金。

同時,李民斌認爲,要在大灣區版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的基礎上,進一步多元化跨境數據流通方式。“首先,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大灣區跨境數據驗證平臺,將粵澳、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擴展至大灣區全域,便利個人和企業獲得、驗證其自身數據並完成跨境資產證明、跨境銀行開戶、跨境信用貸、跨境保險理賠等金融服務。其次,明確個人數據匿名化處理標準,個人數據匿名化處理後出境的,免除個人授權同意。初期可以在大灣區各地均有機構的銀行試點,再逐步擴展到其他金融機構。”

另外,李民斌建議,要通過該平臺接入境內和境外的數據來源,支持金融機構更加有效地識別跨境客戶身份,加強反洗錢能力,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其中,境內數據來源可以包括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及啓信寶、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企業。境外數據來源可以包括香港金管局2022年10月推出的‘商業數據通’,通過查詢境外信貸記錄等相關信息,支持境內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批。同時,商業銀行通過該平臺集中查詢,也可以帶動降低查詢成本,並進而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