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動央視!他們就是一羣壞人

作者丨八零姑娘 \ 燕長青

天災猶可恕人禍不可活。

古文物建築遭破壞,這就是“人”的問題。甘肅天水古城文保院落被曝未批先修,原古文物舊址被任性爆改成日式餐廳,風格詭異,與羣落建築格格不入造成不可逆傷害。

破壞了原有風水佈局,影響了整體建築格局。

誰能想到,歷經379年的歲月滄桑,明清古院沒有毀於戰火,沒有被風沙掩蓋更沒有隨時代更迭湮滅在歷史洪流中,卻獨獨毀在一幫“孫子”手裡。

祖宗數百年基業,毀於朝夕。

這已經不足以用“蠢”和壞來形容這幫人的貪婪和短視,他們就是一堆壞人。有網友說:明清古院落抵不過日本的文化滲透,說到底就是有些人抵不過金錢的腐蝕,纔敢幹數典忘祖的瞎折騰式破壞。

這話沒錯一針見血,但就是這樣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反而讓大家閉嘴。

可悲,更可嘆。

然而,文保院落的“破壞改造”可不僅僅只侷限一個日式餐廳,這只是一個開始。隨着不斷有羣衆反應,這件事也終於驚動了央視,文保院落羣的保衛戰也就此拉開帷幕。

一個接一個的大問題接踵而至!8億修繕文保院落爲何面目全非?古城不“古”誰負責?未批先修又該誰來承擔?爲何招標民間公司來承擔修繕工作?

古建築專家黃國翔氣憤說:些損害是不可逆的,見一次水傷害一次。改造後的建築已完全看不到當初模樣,這純粹就是日式的風貌了。

古建築專家趙昌榮說:類似的破壞還有很多,何止是心疼!有些損失是不可逆的,這個在天水古城的情況不是個例。另外從兩位專家反應得知,他們早在去年就曾多次建議停工等待審覈通過,重新制定方案後在進行改造。

但是,沒人聽根本沒人理會。負責運營天水古城的公司對此置之不理並未叫停。如今爆改的文保院落已完全不見當時模樣幾乎面目全非。

這已相當於在公然破壞文物建築了。

此外有當地市民反映修繕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業化運營後文保院落內進駐了諸多業態。不僅參觀區域受限,消費門檻提升,一些甚至被“改頭換面”,危及院落安全。

也就是說,國家從2015年到2021年僅有記載的撥款修繕資金給到古城就超過了8.88億元,但修繕後的結果,是大量商業進駐文保院落,各種私拉亂接現象層出不窮,不規範不明文裝修處處彰顯破壞的痕跡。

剩下的文保院落裡,僅有3處面向公衆免費開放。有羣衆痛心的說:哪裡還有文化沉澱,這就是商業場所。

翻閱大量資料我大致整理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經營者缺乏對古文物建築敬畏,僅10.12號文保院落的罐罐茶餐廳門前,曾精心修繕過的柱子上釘着指紋打卡機,在後院,經營者還加蓋了彩鋼廚房。

第二紫砂壺經營變成了私房菜外,酒館變火鍋,茶社成餐廳。

第三火災隱患比比皆是。趙家大園3號院有顧客使用燃氣小爐加熱菜品,院中廚房烹飪使用液化氣,均出現明火。一旦發生火災那將是“火燒連營”的局面。

還有就是故意遮擋消防設施,結構纏繞易燃物等。

總體來說文保院的修繕改造一塌糊塗,不合規更不合理,處處隱患。而在這個大前提下文保院落本來的歷史意義在不斷弱化,商業性質被不斷加強,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保護意識,因此改造後的院落與其說是文保,不如說是商業性質的經營場所。

這既不尊重歷史保護,也枉爲華夏子孫。

當然特別刺眼的要數13號的一處日式風格餐廳。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這裡已看不到曾經庭院寬敞、青磚黛瓦、雕樑畫棟的中式古建風貌。

相反日倭風滿滿,院中臺明被木板覆蓋,營造成日式風格,西廂房外還加蓋了兩間日式小屋。黃國翔解釋道,這種改變古院風貌的新加和改建是絕不被允許的。

但是,這家日式餐廳不僅完全裝修完成,還順利開業了。

那麼是誰批的?問題出在哪裡?

通過了解我發現這裡面隱藏了不少東西。首先是兩大授予了該公司的29處文保單位特許經營權。但前面也說了修繕的目的主要是爲了保護而保護經營次之。

但是在這裡是經營爲先,只是特別說明了要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來旅行承諾。

另外,也意味着不論他們想改造什麼都必須經過至少縣級文物部門的批准。記者查看其申報材料和目前的實際經營業態也是不符。

那麼從這一點來說,這家民營公司需要承擔很大責任。

這樣一來他們“未批先修”的到底氣從何而來?又是誰給的授予的?種種疑問不得不讓我深想這裡面到底還有多少不爲人知的秘密。而今“東窗事發”雖說引起了重視,也得到了相應的承諾。但是文保院落的原始風貌和固有的歷史文化卻是沒了。

這份損失誰來承擔?

不改,寸步難行。改了,有心難平。

必須對相關負責人嚴肅處理,給公衆一個滿意交代,打太極那一套請拿開。

事實上,古文物建築也不是不可以進行商業化的改造,但必須符合在不破壞原有基礎之上進行改造,但天水的爆改,甚至公然改成日式風格餐廳這就太過分了。

讓文物煥發出時代活力不僅是對古建的一次“解放”與“拯救”,也是豐富社會歷史文化的有益舉措。但如何商業化?還需要合理化探究。

但決沒有一味趨利、犧牲文化價值這條路。

老百姓不允許,國家更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