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親》「兩個媽媽」:種花種草種下愛

小客人和村裡的孩子玩到了一起。(作者提供)

臺北媽媽王佳凌和福州媽媽官水琴經營的「兩個媽媽」民宿,在把鄉村慢生活帶給遊客的同時,也與村民形成良好互動,不但代銷土特產,幫村裡老人採購,她們還在村裡開了小小閱讀室,讓周邊的孩子免費閱讀。

「臺味」民宿

田野、青山、雲霧、農舍,福州永泰縣葛嶺鎮溪楊村的清晨是一幅水墨畫。空氣中瀰漫着芳草的清香,睜眼即是鄉野,落腳便沾泥土。十里梅花香雪海。12月,這裡就要迎來青梅開花的季節,周圍上千畝的青梅林將變成雪白的花海。

「兩個媽媽」民宿就坐落在這一片梅子林中。兩位創辦人,分別來自臺灣和福州的王佳凌及官水琴最喜歡帶客人登上視野開闊的民宿二樓,看「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爭發」。

王佳凌曾任大陸一家知名企業的高管。退休後,她加入臺灣鄉建學者吳正隆團隊,在福州晉安、閩清等地以社區營造方式投身於鄉村振興。王佳凌和官水琴的孩子是同事,兩家因此結緣。因爲都向往鄉居生活,梅林風光動人,溪楊村又恰在天門山漂流的終點,於是倆人決定合夥在這兒開間民宿。

兩年前,這座粉牆烏瓦花草環繞的院落還是一座廢棄的農舍。牆垣破敗磚瓦殘缺,幾乎沒有居住的條件。兩個媽媽租下農舍後,自己設計、動手,原本連鋤頭都不會拿的城裡人爲了打造「桃花源」,把自己變成了「十項全能」,一起夯牆開渠、刷壁撿瓦,還築了一汪清池。王佳凌的先生從臺北家裡帶來了木工工具,兒子親手給小動物搭建房舍,在福州城裡的家精心孵化了小雞小鴨小鵝,出生後也抱回民宿養大。

臺北媽媽王佳凌(左)和福州媽媽官水琴在福建永泰經營民宿。(作者提供)

去年5月10日——母親節,民宿開張了。民宿取名「兩個媽媽」,一方面是因爲創辦人就是兩個來自海峽兩岸的媽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帶給旅客家的感覺。

幾年前,官水琴曾去臺灣旅遊,對臺灣民宿細緻入微的服務印象深刻。這次和臺灣夥伴一起經營民宿,再次讓她體驗到了臺式服務的溫度。王佳凌會像對待好友一樣,把萍水相逢的客人到路口,一直目送車子開遠。有帶小寶寶來的,她們會貼心地拿出好消化福州特產面線招待。「原來禮儀待客的細節可以如此細膩和打動人心。」與王佳凌一起打理民宿,讓官水琴在民宿運營的理念上有了很大提升。現在,民宿時不時會爲客人制作特色小吃,舉辦梅林露營、小酒會等,山居歲月過得有滋有味。

「我們這裡有『一畝三分地』,一分種菜、一分種花、一分種果,剩下一畝種友善。」兩個媽媽在民宿一側開墾了一片菜地,客人來了可以擼起袖子體驗一把農耕勞作、養雞餵鴨、摘梅釀酒……遠離塵囂結廬鄉野,偷得浮生半日閒。

友善鄉鄰

溪洋村的常住人口有700多人,留守人羣中,中老年人佔了大部分。一開始,一些村民對民宿的進入存有戒備之心,擔心影響自己的生活。

村民廖爺爺夫婦都已年逾八旬,他們家與民宿只有一牆之隔。老人的孩子都不在身邊,民宿開張後,逢年過節,王佳凌和官水琴都會邀請老人一起來民宿。有開車到縣城買雞鴨魚肉,總不忘幫老人家帶回一些。去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凌晨,廖爺爺突然中風,半邊身體無法動彈,廖奶奶打電話打民宿。官水琴聞訊後連夜開車將廖爺爺送到醫院,老人得以脫險。事後,官水琴和王佳凌還爲老人購置了一些應急常備藥。

兩個媽媽的義舉一下傳遍鄉野。如今,民宿常常會收到村民自家栽種的蔬菜。民宿辦活動人手不夠時,一些村民還會不請自來幫忙。一次村口有人賣新捕到的活魚,這在山區是充滿野趣又新鮮的佳餚。「很多人來民宿通報這件『大事』,叫我們趕緊拎個桶去買魚。」王佳凌笑說,「鄉村這些細微的小事,很叫人感動。」王佳凌坦言,作爲外來者,兩個媽媽融入永泰鄉村需要些時間。她們秉持「友善鄉鄰」的理念,幫助村民在朋友圈賣特產、幫村裡的留守兒童輔導功課,「一路來,看得到村民對我們的接納和友好。」

去年疫情發生,王佳凌提議給周邊在家自學的孩子們提供閱讀室讀書。她們在規模不大的民宿兩層各闢出一個房間,永泰縣圖書館提供了近千本圖書放置在此。原本是遊客打卡點的民宿成了鄉野頑童的心頭好,到「兩個媽媽」民宿讀本書,是溪楊村疫情期間許多孩子的日常生活方式。王佳凌告訴記者,她在臺灣時,最喜歡逛的地方就是誠品書店。「書香民宿、田野雅居」也是「兩個媽媽」的夢想。

2020年,永泰首批鄉村新聞官出爐。王佳凌成爲唯一一位臺籍新聞官。她告訴記者,去年,她作爲志願者,參加了永泰縣第二屆耕讀文化藝術節。在永泰縣同安鎮仁和莊前的金色稻田裡,在世界兒童運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維基建築學院等專業團隊老師的指導下,60位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參建者們完成了「稻亭」和「稻場」的建築體框架搭建,爲仁和莊的空間活化添磚加瓦。王佳凌非常樂意跟臺灣朋友分享這些鄉村見聞。在永泰創業以來,她見證了鄉村的持續發展,以及這樣高級別項目的進駐,未來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外部的資源和市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去。「對與我而言,讓都市人體驗鄉村野趣,給村民開一扇窗,帶來外面世界的萬千氣象,小小的民宿也有了它存在的意義。」王佳凌說。

(陳夢婕、呂甜/福建)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