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思路-一國兩府 邁向有尊嚴的融合

馬習會的重大意義,即大陸默認了兩岸「一國兩府」的治理架構,只是還不到公開承認的地步。(本報系資料照)

對於兩岸的未來,我過去主張仿照歐盟成立「中華共同市場」,磨合一段時期後,轉型爲「華盟」。初期兩岸兩個政府爲「華盟」會員國。兩個政府之上設 「華盟理事會」。此一「頂層設計」即可滿足「一中框架」之要求。「一中框架」大門打開,可以發現裡面呈現出「一盟兩府」的制度設計,實際上也就是一國兩府。

去年馬習會之前,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一項談話中首次透露,兩岸是「一箇中國,兩個部分」。筆者當時即意識到兩岸兩個政治實體可能會有新的定位,果然不久就宣佈兩岸領導人要在新加坡會面。

馬習會的重大意義,即大陸默認了兩岸「一國兩府」的治理架構,只是還不到公開承認的地步。

雖然兩岸未來的治理架構已顯現,但現階段大陸對我方的政治現狀仍然呈現紛歧的認知態度。去年,夏立言和張志軍在廣州聚會,夏立言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時,在簽到簿與花圈上都寫上中華民國陸委會主委頭銜,事後大陸一位智庫學者居然說:「自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已經變成『歷史遺物』,大陸的確有一部分人認爲中華民國已在1949滅亡。」

要打破大陸人士對中華民國的敵視態度與錯誤觀念,我們要闡明中華民國的立場和信念。

第一、喚醒他們的「歷史宿命感」:中華民國至今沒有滅亡。中共雖然發動過823炮戰,要在「血洗金門」之後,直取臺灣,但沒有成功;蔣介石要反攻大陸,始終未獲美國支持。美國政界流行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就加入他的陣營」。當年詹森與甘迺迪競爭總統提名失敗,後來成爲他的副總統;希拉蕊敵不過歐巴馬,也接受了他的國務卿職位。兩岸應該彼此合作,共同爲整個中國建設美好的未來。

第二、要有敬天憫人的宗教情操:最近看《你所要了解聖經裡的每一件事》一書,領悟生命與世界的大道理,那就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朝代,以及每一個人命運的結局,上帝早已安排好。中間的起起伏伏,都是爲完成結局所作的準備。可以說,今天兩岸結局早在1949年就已安排好。大陸以崛起的泱泱大國,應抱持慈悲的胸懷,給予臺灣人民滿滿的祝福,豐豐富富的恩典,成全他們對國家尊嚴的熱切祈盼。

第三、認同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是當前臺灣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大陸至今仍未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讓年輕人覺得臺灣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他們的「尊嚴需求」受挫,就會想追求更高的「需求層級」、「自我實現」,盼望有一個新的正常國家。近年來,傾向臺獨的年輕人有增多的趨勢,大陸在爭取臺灣青年時,應注意此一趨勢發展。

馬習會象徵中共已默認整個中國是由兩個政府分別統治。習近平去年與歐巴馬在美國加州莊園會晤,商討兩大國的新型國際關係時就說過:「太平洋那樣大,足可容納中美兩大強國。」我們也可以說:「中國那樣大,足可容納兩個政府來共同統治,共同治理。」透過一國兩府的治權承認,慢慢進入主權協商,對兩岸政治定位做安排,邁向融合的目標。(作者爲政治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