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走向中國人世紀-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二)

我經衡酌國內外當前經濟情勢以及未來20年全球經濟可能的發展;尤其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將其潛在的生產力釋放出來,應該有20-30年經濟好景,如同臺灣在1960-80年代中期,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如臺灣能掌握此有利契機,與其合作,將使臺灣經濟在未來更上一層樓。

於是我將在珠三角的構想,向蕭主委報告建議將「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列爲「振興經濟方案」追求的目標。蕭主委經兩天的思考研究後接受我的建議,不過,列爲中長期追求的目標。我回稱:「『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本來就是長期目標,需要15-20年纔有所成」。「振興經濟方案」初稿修正後提報行政院

世紀中長期工程

沒想到連院長在聽取經建會報告後,表示「振興經濟方案」將「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列爲中長期目標,但這是跨世紀工程,應及早準備,立即在行政院成立規畫小組,院長親自擔任召集人,經建會擔任規畫的幕僚作業。經建會接到院長裁示後,立即成立規畫工作小組,並聘請世界著名麥肯錫諮詢公司爲顧問,共同研擬「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的實施計劃,於1995年初完成,報院覈定公佈實施。

該計劃公佈後,獲得各方的讚譽,認爲是政府難得提出的極具前瞻性計劃。在各有關部會的努力下,在不到一年時問內,即有20多家跨國企業來臺投資和與臺灣企業策略聯盟,待兩岸開放三通後進軍大陸。

1996年4月,臺灣《遠見》雜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爲慶祝該校成立百週年紀念,舉辦「1996西安、海峽兩岸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經濟」研討會;《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邀請我參加,並提出論文報告。我經考慮後,即以「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是創造中國人世紀的契機」爲題寫成報告,我在報告中告訴與會人士「發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雖使臺灣經濟更上層樓,但受益最大的還是中國大陸。我估測該計劃落實執行,臺灣GDP自1996至2010年的15年間,將增加8千億美元,而大陸卻可增加4兆美元。

雖然報告後因時間關係未有討論時間,不過在休息時,西安交大師生,圍着我質疑中國這樣貧窮落後,21世紀怎麼能成爲中國人世紀呢?

他們尤其對中國未來15年GDP增加4兆美元,15年增加6倍之多,然而1995年大陸GDP才7千億美元左右,認爲簡直不可思議。

我說明這是我根據亞州四小龍,尤其臺灣我親自參與臺灣經濟發展計劃的設計及推動的40年經驗,所做的估測。而且強調大陸2010年GDP如達4.7兆美元,與美國GDP差距大爲縮小;自1995年大陸GDP僅是美國的9.5%、2010年將提高到31.4%;再加20年(即2030年)大陸GDP即有超越美國之可能,如就經濟面而言,這不是中國人世紀的到來嗎?

會後我去北京,當時大陸國臺辦副主任唐樹備邀請餐敘,他提及臺灣若真的成了「亞太營運中心」,臺商會不會不來大陸投資,令他憂心。我即向他說明,將「建設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列爲「經濟振興方案」的追求目標,是我所建議。關鍵構想就是希望兩岸經貿能密切合作,鼓勵臺商與跨國企業策略聯盟,共同到大陸投資,創造多贏,而且大陸受益遠超過臺灣,我並將在西安交大所估測數字向他說明。

唐樹備聽後,同樣對未來15年大陸GDP增加4兆美元質疑;他說當時大陸GDP才6至7千億美元,15年增加4兆美元,相當增加6倍多;可是1980年大陸擬訂長期計劃時,20年GDP翻兩番,才增加3倍,而你估計的數字真的有可能嗎?

因當時餐敘,除唐樹備及我外,還有我兩位同伴,所以有時間向他詳細解說,大陸當時估計20年翻兩番,是按不變價格(即臺灣所謂的固定價格,也是實質面的成長)計算;而我估計是按當年幣值,且按美金計算,這包括物價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在內。並強調未來只要兩岸經貿能密切合作,打進世界市場,我的估計不會離實際太遠。他進一步指出,他說我們現在正討論人民幣如何貶值,未來有升值的可能嗎?更加深了他的不解。

當時幾乎無人相信

我繼續解釋,大陸目前大家談人民幣要貶值,但大量臺商會同跨國企業來大陸投資後,其產品幾乎全部出口,屆時大陸對外貿易出超迅速擴大,人民幣即轉爲要升值了。如政府想盡辦法不讓人民幣升值,這時國際投機客產生預期人民幣終將大幅升值心理,熱錢會大量流入大陸,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不是人民銀行所能抵擋,人民幣會真的升值。這是臺灣過去的經驗,我認爲大陸也無法避免。所以我相信我的估測不會太離譜,除非有特殊情況發生,唐樹備看我信心十足,他只好半信半疑的說,希望真能如此。(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