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娛漸疏離 學者籲合資共贏
大陸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鄭煥釗撰文表示,要想實現大陸和港臺文娛市場真正的雙向互動,要先在打通市場堵點上着力,逐步加強文娛交流機制。圖爲大陸電影《我不是藥神》於2019年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導演文牧野上臺領獎。(中新社)
兩岸三地在流行文化領域面向上,大陸與港臺的發展出現日益疏離趨勢,大陸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鄭煥釗撰文表示,要想實現大陸和港臺文娛市場真正的雙向互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要先在打通市場堵點上着力,逐步加強文娛交流機制。在市場打通方面,大陸可以通過加強與港臺院線和電影發行公司的合作,通過共同投資生產、製作更多適合兩岸三地的影片,實現三地市場共贏。
鄭煥釗在大陸「環球網」撰文指出,近年在流行文化領域逐漸凸顯的大陸與港臺的發展疏離趨勢,從根源上講,在於不同的文化機制和文娛市場未真正打通。
以香港與大陸影視文化交流爲例:一方面,與大陸快速成長、下沉的院線建設不同,香港由於土地租金的高昂導致院線資源較爲緊張,而有限的院線資源往往歸屬於幾個主要的電影發行公司,這就導致在賀歲檔等影片上線的高峰期,發行方出於保護主義,而將院線資源留給自家影片,加之香港觀衆長期以來更熱衷好萊塢電影的觀影習慣,香港電影市場更傾向於將有限的院線資源留給好萊塢電影和港片。
文章稱,臺灣與大陸的文娛疏離也經歷類似過程:政治因素對大陸文娛產品的市場阻入、日漸狹隘的地域意識對文娛視野的限制、資本和文娛人才外流所帶來本土市場萎縮、因保守主義而缺乏創新導致產品吸引力的下降。
對大陸而言,一方面,蓬勃發展、快速反覆運算的網路文藝催生出嶄新的文娛文化形態,無論是在文娛產品的內容、類型還是製作品質上,港臺文娛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大陸觀衆的需求。另一方面,港臺文娛人才「北上」合作的各種「合拍片」儘管數量不少,但由於其目標市場是大陸,在題材和表達上更尋求滿足大陸觀衆,而沒有兼顧港臺及海外市場,導致合拍片無法真正推動文化的融合。
文章認爲,要想實現大陸和港臺文娛市場真正的雙向互動,目前要先在打通市場堵點上着力,逐步加強文娛交流機制。在市場打通方面,大陸可以通過加強與港臺院線和電影發行公司的合作,通過共同投資生產、製作更多適合兩岸三地的影片,實現三地市場的共贏;將合拍片的目標市場變成包括兩岸三地在內的市場和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