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民國三十八年的蔣介石 長江失守 兵敗如山倒(五)

孫中山的兒子孫科。(本報系資料照片)

宋美齡在園子做菜,蔣介石一旁觀看。 (本報系資料照片)

共軍渡江戰役發起攻擊前的誓師大會。(本報系資料照片)

老蔣先生在幹些甚麼?

共軍全面向江南進攻,欲以武力壓迫政府簽訂和平協定。

1949年4月1日,蔣公與谷正綱、鄭彥棻等研究民主救國運動實施辦法。鄭氏於報告黨部遷穗後情況,翌日離去。和談代表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燕、劉斐等由京飛平。

次日,命經國轉達對中央黨部補充指示:「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共軍何日渡江,則和談即停止;其破壞責任應由中共負之。」隨後一天,河南信陽就失陷。

制定和談方針

4月5日,張羣到溪口,談南京對和談之情形。行政院52次院會通過特派張羣爲西南軍政長官、白崇禧爲華中軍政長官。迨14日明命發表。次日,蔣公偕張羣等遊金峨寺。午後出發,至新河頭,乘民船,經寶林寺遊覽,至橫溪登岸。晚食、宿於該寺。筆者所屬警衛隊伍,曾隨扈前往。

4月7日,中常會在廣州舉行會議,通過和談方針之意見,並決定和談五原則爲:

一、爲表示謀和誠意,昭信國人,在和談進行開始時,雙方應即停戰,部隊各守原防。共軍在和談進行期間,如實行渡江,即表示其無謀和誠意,政府應即召回代表,並宣告和談破裂之責任屬於共黨。

二、爲保持國家獨立民主之精神,以踐履聯合國憲章所賦予之責任,對於向以促進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爲目的之外交政策,應予維持。

三、爲切實維護人民之自由生活方式,應停止所有施用暴力之政策,對人民之自由權利及其生命財產,應依法予以保障。

四、雙方軍隊,應在平等條件之下,各就防區自行整編;其整編方案必須有雙方互相尊重,同時實行之保證。

五、政府之組織形式及其構成分子,以確能保證上列第二、三、四各項原則之實施爲條件。

1949年4月8日,長江下游北岸之橋頭堡,除浦鎮外,皆已失陷。共軍渡江之勢已定。李代等以求和、求降不可待,故又有求蔣公出面領導。即請張羣飛京洽告,鼓勵李代共同剿共爲惟一要旨,務使其安心併力一戰。蔣公命張羣迅返南京,再度強調支持李代共同反共之立場,使其安心領導。

次日,鄭介民來溪口。國民黨中常會一八二次會議通過人事案:以程天放繼任黃少谷爲宣傳部長;以倪文亞繼陳雪屏爲青年部長;派郭寄嶠繼張維爲甘肅省黨部主任委員;派陳誠繼蔣經國爲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4月10日,周至柔、胡宗南今來溪口,蔣公分別延見。爲期挽救當前危機,並加強內部團結,有意電邀何應欽、閻錫山暨李代總統、白崇禧等至杭州會商對策。閻錫山來溪口後,蔣公與之談論如何防範中共假借和談,拖垮政府之陰謀。

4月13日,蔣公偕經國父子孫三代及侄輩,於晨八時自妙高臺出發,至北溪,嗣經大俞而至石窗。此區爲四明山核心地區,皆爲土共盤踞之地。冒險進入,亦一奇事。返途經仗錫,途經屏風巖,鐫有「四明山心」四大字,頗壯觀。筆者所屬警衛爲前衛部隊,曾任斥侯尖兵,於12日最先進入該地區探察。

國共和談在北平第一次正式舉行。

4月16日,駐日代表朱世明抵溪口。次日午前,蔣公見駐日代表團長朱世明,談對日問題。以恐和談成功,李白籤降,彼時不宜在國內;謂擬相機在彼邦小住,或爲結交日本共同反共之計;另談及擬請日籍陸軍教官充實國軍力量等等。何院長派專機書呈昨由黃紹竑自北平攜回中共所提之「國內和平協定」。並轉知在溪口之居正、吳鐵城及朱家驊迅回京參加會商。蔣公於是日上、中、晚三度與居氏等三人商謀和談問題。

4月18日,黨中央發表聲明,重申和平談判,應以前示之五項原則爲基礎。次日,政府決定拒絕中共所提「國內和平協定」之無理要求。並與王世傑談印度、日本及韓國近況。

1949年4月20日,共軍全面向江南進攻,欲以武力壓迫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午後五時,張羣、吳忠信來溪口,報告京中研討中共所提條款之會議經過及其結果。並言李代仍有意希蔣公出國之意,並以回桂爲要脅。是晚,共軍陳毅部,因江陰要塞叛變,大舉渡江南侵。和談因而破裂。

和談瞬息破裂

4月21日,共軍劉伯承部,分由、棕陽、官洲、華陽等地渡江,向貴池、彭澤進犯。次日上午10時,蔣公偕吳忠信飛抵杭州筧橋機場,李代總統、何應欽、張羣、王世傑、白崇禧及夏威自南京來,即在機場舉行會談。李代首先表示,和平方針既告失敗,請蔣公復職。蔣公爲求內部團結,說明只討論時局應對政策,不涉及人事之變動。

會談決定於黨的中常會之下設非常委員會,經由此一決策機構,協助李代總統。並由何應欽兼任國防部長,統一陸、海、空軍之指揮;並自明日起,政府遷廣州辦公。在會場午膳後繼續會商。惟白崇禧與夏威於4時先離。6時李代等亦相繼離去。本應當日遄返溪口,因以飛機駕駛外出未歸而留住杭州於西湖畔之市府外賓招待所。即見浙省主席周喦。是日安慶失陷。(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