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教育交流恐中斷

教育部17日發佈大專校院提供陸生來臺研修承諾書調查結果,指出未來兩岸校際所籤書約及承諾書等相關文件,皆視爲兩岸協議部分,一律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處理;即日起承諾書相關文件皆視爲協議之附件,需於簽約前1個月報部審查。教育部此舉恐使兩岸教育交流中斷,對臺灣高教傷害甚深。

首先,由臺灣的大學校單方提供的「承諾書」,真有違法嗎?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臺灣地區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爲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爲,應先向教育部申報」,明顯可看出該條文規範的是,兩岸「學校」與「學校」之間簽署的書面約定。但承諾書僅是臺灣的大學校院所提供的單方聲明或承諾,其功用是提供陸生爲了來臺研修或交流而辦理校內流程之用,既不涉及兩岸的「校」與「校」,更與簽署約定無關。教育部爲何昧於法理,硬是要扭曲事實?令人不解。

其次,目前正進行中的交流計劃,若涉及承諾書形式,勢必暫停。然而,在政策如此不友善的氛圍下,將使報部審查的等待過程中,來自兩岸的變數增多且難以預測。而教育部是否會同意、陸方意願是否會改變,再加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1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的規定,種種的限制、高度不確定性障礙,皆提高兩岸教育交流的成本。如此一來,過去蓬勃發展的兩岸教育各式交流,自此恐將中斷、歸零。

第三,兩岸高教本應扮演較不具政治性的角色,以提供雙方年輕人單純的交流空間,讓兩岸年輕人有機會能用全面角度來看待兩岸關係,爲兩岸和平發展灑下種子。因此,大陸對於臺生赴陸就讀,早已提供免修政治課程軍訓課程的條件,而我方大學校院提供的「承諾書」,亦只是展現兩岸高教相互承諾,在教育中不觸碰敏感政治爭議的對等態度。如今,對於教育部輕率決策,大陸勢必將以更緊縮的政策對應。兩岸過去累積的互信與默契將被破壞殆盡。

就如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17日的民調,有高達46.2%的民衆認爲在處理「承諾書」事件上,「教育部有政治力干預學術自由」的疑慮。教育部對「承諾書」的處理失當,以及對學術自由的干預,連民衆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此輕率的決策,對我國高教、兩岸教育交流、甚至兩岸和平發展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教育部要如何負責?(作者何思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召集人盧宸緯爲高級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