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掘金現代農業“互聯網+”的大肥豬

丁辰靈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工作報告中提出  互聯網+ ,瞬間這個名詞就風靡了大江南北。於是乎,各行各業紛紛向總理請命要互聯網+,人人要爭當風口那頭豬。聯想控股現代農業板塊的領軍人物陳紹鵬,乘勢宣佈千萬美金戰略投資雲農場,不在農業領域攪個翻天覆地是絕不甘心的。

話說柳老頭領導的聯想控股,幹嘛非得折騰農業不可;這背後隱藏着神馬不可告人的戰略目的;而云農場又是哪路神仙,能惹得陳紹鵬垂青。

前生篇:爲什麼是現代農業

雖然說聯想控股旗下高大上資產頗多,還有君聯資本、弘毅資本這類大的投資平臺,但如何在中國互聯網最風生水起的時候捕捉到更大的機會,這也許是柳老的最新理想。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叫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轉型,這讓擅長實業,同時又橫跨投資業的聯想控股敏銳的嗅到了新的機遇。在外界看來,現代農業則成爲柳傳志新的寵兒。

爲什麼是現代農業?一方面中國的農業實在是太落後,簡直是觸目驚心的落後。大多數農民就每個人一兩畝田,無法享有規模化的集約式效率;另外一方面,農藥化肥的濫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的人身安全和子孫後代。柳老希望能做中國現代農業的“良幣”,最終驅逐“劣幣”,爲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安全高品質的產品。這或許是他的真情懷。

今日篇:不讓農業互聯網成爲口號

柳老現代農業的重拳,是下在了聯想控股現代農業和食品的板塊上。我跟紹鵬見面深談過三次,個人覺得選陳紹鵬做聯想控股現代農業是一步妙棋。他能把農業這個沒有任何企業敢接的燙山芋玩兒起來。在當今中國的農業,週期長,風險大,收益慢,標準化極低,完全不可溯源。陳紹鵬這樣一個睥睨四方的大帥,卻一頭扎進了農田,提出了燒模,打樣,複製的三板斧,硬是在難度極高的生鮮水果,藍莓和獼猴桃殺出一條血路,並能快速複製到茶葉,葡萄酒等其他領域。

但是農業的互聯網化目前依舊非常的原始。農民很多人都不怎麼上網,即使上網,也不知道怎麼用。而村寨的物流配送也是個大問題。另外,農資銷售中的賒賬問題也很嚴重;這讓很多企業多了很多收款成本和現金流壓力。

農村的最後一公里如果不打通,農業的互聯網+就成爲了一句空的口號。此時,雲農場恰好浮出水面。雲農場的領頭人王書平賣種子出身,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雲農場2014年2月8日正式上線運營,立志打造中國農資第一電商平臺。短短一年,雲農場擁有數百家知名農資企業入駐,上千個農資品牌上線,擁有200多家縣級服務中心,16000多個村級站點,市場快速覆蓋了山東、江蘇、河南等十幾個省份。

後世篇:農業互聯網必須接地氣

來看看雲農場是怎麼解決最後一公里,獲得農民信任的。

(1)創新地採用村站模式,貼地面發展用戶,解決農民無上網習慣及對電商信任度低的難點;

(2)以“便宜”和“保真”解決農民農資購買的痛點;

(3)電商的預付模式解決傳統農資流通的賒賬問題;

(4)通過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向農戶及村站提供低息貸款,解決資金難題;

(5)通過“農技通”APP、測土配肥等多個項目,爲廣大農民提供最及時的農技服務。

基本就是農民在農資電商方面有什麼問題,雲農場就解決什麼問題。有趣的是,一次偶然的飯局聊天聊到,是否能做一個農村版的滴滴打車,幫助農民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結果雲農場的團隊在40天內就開發出“鄉間貨的”App:這是中國首個農村P2P物流平臺。通過首創的捎貨物流模式,“鄉間貨的”整合了車主與貨主資源,徹底解決了農村配貨難的問題。“鄉間貨的”物流模式的創新,填補了中國農村物流的空白。

到這裡,大家就明白聯想控股在農業互聯網+的玩法了。農業必須非常接地氣,不可能像互聯網行業那樣可以先吹起來,然後砸鉅額營銷費用。農業每一步都要落地,環節又極其複雜,食品安全又玩不得半點虛假。

所以陳紹鵬的未來暢想就是,佳沃作爲品牌端搭建農業和消費者的橋樑,而云農場則搭建科技進村的平臺;再積極佈局農業環節中的各大重要節點,從而真正能讓中國的農業能如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所說的,幾千年第一次的可數目化管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移動互聯網+雲端帶來的大數據管理;消費者和種植者將更緊密的能連接,從而需求和供應能較爲完美的銜接。

那麼未來中國農業應該是腫麼樣的呢?陳紹鵬在投資雲農場會後的媒體閉門問答會上跟丁哥等小夥伴描述了一幅他的遠景,非常精彩,紹鵬談了四個觀點,以下通過紹鵬的原話進行整理。

1、土地確權辦證

我自己瞭解,應該說第一個肯定是確權辦證,因爲你知道,土地的流轉沒有這些基本的產權框架,那真是相當的頭疼,交易成本很高,而且不規範,雙方權益很難得到保護。

2、 土地的規模化經營

第二個就是中國的每一年轉移多少人進城的重大戰略,這個也意義重大。農民都在那兒,每人都一兩畝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利於集約化進程。這是農民的合法權利,你怎麼辦?只有國家動員和投入,然後讓一部分。可能他孩子已經在城裡了,或者說他已經在城裡有工作了,但是他在農村還有地。這樣的人直接市民化,騰出來規模化集約化的空間,這意義重大,我們非常關注這些進程。因爲就像美國,他就是因爲單個農場的面積達到一定的水平,所以纔有高效農業,中國小戶沒到那個水平,只能原始地作業。

3、農業財政補貼模式的變革

國家叫工業反哺農業的補貼模式的這個變革。因爲國家一年投很多錢,這個錢以什麼方式用得更有效,下一輪還有很多創新變革的空間。直補是不是佔那麼大比例的,中國現在是直補爲主。你看看發達國家,美國14年取消了直補,補貼的效率,受保護的程度都不一樣,所以說外國逐漸把直補變成先進的補貼管理模式,帶來很大的變革,把國家的錢用得更有效率,農民得到的保護更好。因爲現在層層發放補貼,報項目,編項目等等,效率很低,不知道這個錢到底怎麼樣了,用的是不是有效率。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你是不是能夠做到公平,這個政策的變化將來也有巨大的釋放紅利的空間。

4、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最後就是國家對農業研發體制改革的戰略,農業的科技研發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公益性意味着經濟利益很難自我保護。比如公司做了農業自主研發,隔壁的農場也照着用了,都是農場農民。尤其在中國,全是小農,你找誰收錢,把誰告到法庭上,根本不可行,所以國家對公益農業研發戰略要有深刻的反思——怎麼加大投入,怎麼把它跟農場和農業的利益鏈接做好。

像美國的農業,他有一類專門的教授叫推廣教授。美國農業部有2000名頂級的科學家,有無數的研發機構,這個研發機構是按照大片區管理的,有水稻研發機構,有玉米研發機構,也有藍莓研發機構,裡面專門有一類教授,他這片區的農場隨時隨地打電話叫他來服務。中央政府補貼加上州政府聯合出錢,然後有人來評價他,所以科技是最終農業根本的一個出路。因爲農業管理模式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我覺得五年十年就解決了,將來真正的原動力還是在科技上。

公益性很強的科技研發光靠企業不行,國家要拿大筆的錢,改革科技的研發、推廣體制,基於全球化最佳實踐,儘快的出臺透徹性的戰略。農業是技術含量很高的一個行業,只有這個最終才能帶來人的解放,不再幹最初級的跟土打交道的活,外國的農業基本上坐在機器上,跟白領工人一樣。把這個事搞定了,這個也是有巨大的制度紅利空間的。相信國家有關部門也看到了,但確實我們這個傳統體系變到新的體系還是比較緩慢的。

結語

中國農業未來將是一個完全科技化,數字化,按需供應的高效率產業。這就是李總理提到的互聯網+大戰略會給農業帶來的大顛覆和變革。這是一頭在風口吹的豬,而且是一頭大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