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繪出黑神話 古老非遺潮起來

融合熱門遊戲元素的“黑悟空”臉譜 彩塑京劇臉譜傳承人林泓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北京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地,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4個,代表性傳承人88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3個,代表性傳承人227人;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48個,代表性傳承人1645人。其中,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等非遺項目不僅體現了巧奪天工的工藝之美,也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的理念。

如今,非遺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而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成爲衆多非遺傳承人尤其是青年傳承人當下的首要任務。把京劇臉譜元素融入熱門遊戲、用皮影戲爲外企做廣告宣傳片、將虛擬現實(VR)等技術用於非遺作品推廣……當傳統藝術遇上現代科技,衆多青年傳承人開始重塑非遺的意義與價值,他們以大膽的創意和先進的技術,將非遺推向新的高度,吸引更多年輕人走近非遺、理解非遺和傳承非遺。

京劇臉譜融入《黑神話:悟空》遊戲

在上個月結束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一款以熱門遊戲《黑神話:悟空》中的悟空形象爲創意創作的京劇臉譜火爆出圈,不僅引發了衆多參會者對彩塑京劇臉譜這一北京傳統非遺項目的關注,也將《黑神話:悟空》這款優秀的國產遊戲再度呈現在衆多國際友人面前。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這款悟空臉譜以黑色爲基底,金色與白色圖案交織其間。額頭中央的金色裝飾在黑色的映襯下熠熠生輝,臉頰兩側則用白色線條勾勒出悟空的英氣與靈動,整個臉譜也因此顯得更有層次與美感。頭飾部分的黑色與金色交相輝映,點綴其間的白色與紅色珠子,讓整個臉譜頓生精緻與華麗之感。

“孫悟空是中國古代文學《西遊記》中的核心人物,以其生動活潑、靈巧多姿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爲中華文化中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象徵。我們希望外國友人能通過這個臉譜,感受到孫悟空的非凡智慧與無窮力量。”這款臉譜的創作者、80後青年傳承人林泓魁說。彩塑京劇臉譜於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林泓魁和他的母親佟秀芬是這一項目的傳承人。

林泓魁介紹,黑悟空臉譜的創作純屬偶然。“今年7月,我們接到了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展示非遺的邀請。有一次北京市領導同志來現場檢查,看到我們的京劇臉譜,就說‘現在《黑神話:悟空》這麼火,有沒有可以和它結合的內容?’我們覺得這個主意特別好,回來後就立刻着手設計。”

然而,臉譜製作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光是請設計師體驗遊戲、收集資料、開展設計繪畫等前期準備工作,就耗費了大量時間,到動手製作泥胎、繪製上色的時候,更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林泓魁介紹,他們以前製作的多爲彩塑臉譜,各種亮麗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很容易出彩,但遊戲中悟空臉譜以黑色爲主,如何展現人物性格和特色成了問題,“最終呈現在臉譜上的黑色,在普通人眼裡可能沒什麼差別。但這卻是我們經過大量嘗試之後,運用了國畫中不同層次的黑色組合出來的結果。正是這些‘五彩斑斕’的黑,讓悟空的臉譜顯得立體而又充滿靈動。”

在林泓魁看來,黑悟空臉譜不僅是對經典角色的致敬,更是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的一種嘗試,“它不僅讓遊戲玩家體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美感,也激發了很多青年人對京劇的興趣,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同。因此我覺得這次跨界嘗試算是成功了。”

將非遺項目量身“植入”大型活動

獨木不成林。爲傳承保護非遺項目,林泓魁聯合皮影、糖畫、燈綵、牙雕4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組建了文化藝術公司,並將其作爲5個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統一申報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傳承推廣、開發非遺相關產品。他們所做的一個重要探索,就是將非遺項目“植入”各種大型活動,以此擴大非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非遺。目前,他們已經參加過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2023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際性活動,還多次受邀走出國門參加國際交流,平時更是頻頻在國內各大文化節、博覽會、市集活動亮相。

“很多人以爲我們每次都拿一樣的非遺作品參加各種活動,其實不是。我們會根據不同活動的主題定製研發不同的非遺作品,擴大非遺作品的豐富度,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非遺的活化傳承和利用。”林泓魁說,5位傳承人會根據不同活動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非遺項目參與。

對於一些定向邀約的活動,比如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主辦方定向邀請了彩塑臉譜參加,於是其他幾位傳承人便一起幫林泓魁策劃、設計參會的非遺作品。除了“神來之筆”的黑悟空臉譜,他們還爲峰會量身定製了一幅題爲“和合爲一”的鏡子作品,巧妙地將傳統京劇臉譜與現代鏡像藝術相結合,分別將孟良和焦讚的半張京劇臉譜貼合放置在鏡子上,通過鏡子的反射,與實體部分完美對稱,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臉譜形象。

“所謂‘焦不離孟’,焦贊和孟良是《楊家將》中的結義弟兄,平時形影不離。我們選擇這兩個京劇臉譜,也是想借此比喻中國和非洲友人之間感情深厚。”林泓魁介紹,鏡像的反射設計不僅突出了京劇臉譜的立體層次和精湛工藝,還爲作品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深邃。鏡面背景中隱約可見的室內景象與鏡子的反射相互交織,豐富了畫面的視覺層次,讓京劇臉譜這份古老的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實現了傳統與現代在光影交錯中的和諧共生。

除了參與各類大型活動,5位傳承人還經常以非遺爲媒,幫助國內外企業定製宣傳品。比如他們曾用糖畫參與劍南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活動,用皮影爲一款西班牙肉腸做廣告宣傳片,用臉譜參與佳能公司的宣傳拍攝……巧妙的融合、高頻的曝光率、多樣的推廣方式,有效地拉近了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距離,也讓更多中外年輕人有機會接觸並欣賞到這些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

“有靈魂”的產品讓非遺走近年輕人

林泓魁一直堅信,只有得到年輕一代的認可,非遺才能獲得更強的生命力。而拉近非遺與年輕人距離的最佳方式,莫過於打造他們喜愛的各類產品,讓他們主動將非遺融入日常生活。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包括林泓魁在內的5位非遺傳承人已經設計研發出了一系列非遺周邊產品,包括傳統手工藝品,以及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的文創商品、家居飾品等。

在林泓魁的文化藝術公司裡,北青報記者見到了一批漂亮的耳飾:紅色的鯉魚活靈活現、青色的祥雲優雅迷人、粉色的荷花清新雅緻……這些結合了非遺皮影技藝精心設計製作的耳飾,出自非遺項目北京皮影的傳承人韓冰之手。目前韓冰在公司裡兼任非遺文創產品和課程的設計負責人。

韓冰介紹,與普通耳飾相比,皮影耳飾的最大特點是純手工製作,而且個個“有靈魂”。“比如這個紅鯉魚耳飾,爲了讓形象更逼真,我們特別選用了牛皮,因爲牛皮受潮後有點捲翹,更接近魚的形態。”不僅如此,爲了讓耳飾更加自然有靈氣,她特意將金魚的尾巴做得小了一些,以此來形成一個扭曲度,使得整個耳飾看上去就像一條活的魚兒正在水中游曳一般。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由於所有效果都要靠非遺傳承人的巧思和巧手來實現,邊做邊改是常態,因此這種耳飾很難實現量產。不過令韓冰感到欣慰的是,這些耳飾每次在市集、廟會亮相都會被一搶而空,“價格並不高,也就幾十塊錢一對,卻很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的特點,好多人還會特意選擇不同的圖案來佩戴。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這麼受歡迎,就感覺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其實,北京非遺周邊產品的種類已經非常豐富。近期,在隆福寺二期南坊展出的“時代的迴響——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東城區紅色記憶非遺展”中,就有不少青年傳承人打造的非遺周邊亮相:青年傳承人馬寧將傳統雕漆技藝與現代公仔手辦相結合的作品,展現了非遺傳承人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巧妙平衡;青年傳承人楊曉雅結合傳統金鑲玉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的首飾系列,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髓,又賦予了新的時尚元素。還有不少青年設計師將傳統的剪紙藝術與現代家居設計相結合,推出了時尚而又典雅的家居裝飾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與現代科技碰撞開闢非遺傳播新途徑

如今科學技術的更迭日新月異,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變得越來越重要。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已經有很多青年傳承人開始積極嘗試引入數字技術,記錄和傳播傳統技藝,一批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非遺新作品,讓人們看到了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和勃勃生機。

林泓魁已經對彩塑京劇臉譜的造型進行了多種創新嘗試,希望用有趣的形象吸引更多人關注。他推出了按照京劇名家臉型塑造的臉譜,嘗試過做卡通彩塑京劇臉譜人物,還在彩塑京劇臉譜裡融入冬奧元素。不僅如此,學計算機出身的他還嘗試結合電腦製作和3D打印技術,創新彩塑京劇臉譜的製作工藝,將臉譜模型所用材料由泥擴展到了紙漿和石膏,並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示整個臉譜的繪製過程,讓臉譜製作流程“活”了起來。

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期間,林泓魁帶去的一款非遺明信片,也成爲展區的寵兒。這款融合了VR技術的明信片讓孫悟空走出平面,變得活潑、立體。觀衆只需輕輕一掃明信片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一個頭戴黃色僧帽、身穿虎皮裙的孫悟空正晃晃悠悠從紙上站立起來。他的個頭逐漸由小變大,彷彿剛剛經歷了七十二般變化,漸漸回過神來。只見他一會兒擡手眺望遠方,一會兒耍起了金箍棒,俏皮而又可愛……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爲製作這款VR產品,林泓魁特意請專業扮演孫悟空的京劇演員錄製了多段演出視頻,對着視頻給孫悟空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建模。之後,他與幾位非遺傳承人一起優中選優,留下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動作,纔有了這個可愛帥氣的孫悟空。“VR技術讓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現場很多參觀者說,這個表演讓他們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現代科技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巨大潛力。”林泓魁說。

通過數字化技術,不少青年傳承人還將傳統的非遺作品進行高清掃描和數字化保存,不僅爲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也爲非遺的傳播與推廣提供了新的途徑。而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應用,讓觀衆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進一步拉近了非遺與公衆之間的距離,也激發了年輕人蔘與非遺學習和傳承的熱情。

對話

希望每個非遺項目都能跟上時代發展

對話人:北京皮影傳承人、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師韓冰

北青報:是什麼激發了你們把數字技術與非遺產品相結合的靈感?

韓冰:非遺項目現在接觸的外事活動比較多,我們負責講解的同事外語也非常棒,但有時候你很難用語言來向外國朋友描述非遺,因爲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對很多內容會感到難以理解。所以我們就想到,可以用一種大家都容易接受的直觀方式,比如類似肢體語言的方式來展現非遺。以京劇臉譜爲例,它是京劇藝術的一種延伸,想讓觀衆瞭解京劇臉譜,最好能把它跟京劇藝術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嘗試先將五種顏色的京劇臉譜與NFC技術結合,讓觀衆首先能直觀看到各種顏色的臉譜,下面配上簡單的介紹,包括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什麼樣性格的京劇人物等。掃碼之後,觀衆還可以進一步欣賞到不同顏色臉譜對應的京劇角色的唱段,通過這種方式,加深他們對不同臉譜和京劇角色之間對應關係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把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引用進來,就有了立體的悟空等產品。

北青報:對於融合傳統藝術和數字技術的產品,年輕人反饋如何?

韓冰:其實在引入數字技術時我們還有一重考慮,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以前我們在推廣非遺時就發現,很多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仍然比較薄弱,所以我們也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答案是必須得貼近他們的生活。我們從產品設計、研發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改變,包括黑悟空臉譜、孫悟空立體VR明信片等,讓年輕人一看就覺得很有趣、很喜歡,願意花點時間多瞭解一下。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很成功,很多年輕人看了之後不僅很喜歡,還因爲我們能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而產生一種深深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這也是我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動力。

北青報:現在“黑悟空”臉譜火了,未來還有進一步開發計劃嗎?

韓冰:在《黑神話:悟空》這款遊戲裡,玩家每打通一關就會獲得新的服飾和新的技能,我們想根據這個特點,來做一整個系列的“黑悟空”臉譜,把不同服飾和不同技能都體現出來。現在我們已經請熟悉這款遊戲的朋友去親身感受遊戲中的各種細節了,他們會針對不同場景給出不同的信息反饋,我們整理這些信息後便會開始進行產品設計。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非遺傳承與保護?怎樣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

韓冰:爲什麼非遺需要傳承與保護?因爲它們隨時都有可能遠離現代生活。當下有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皮影、京劇臉譜等是非遺項目,更談不上理解和傳承了。長此以往,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會被遺忘,所以我希望每個非遺項目都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我平時很喜歡跟年輕人接觸,瞭解他們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受年輕人喜愛的非遺產品。我們也會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向年輕人靠攏,比如與大學合作開辦社團,請大學生來公司參觀等,讓他們對非遺產品提出意見,甚至直接參與產品設計等。其實跟傳統文化接觸多了,很多年輕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責任感,從而主動去傳播推廣傳統文化。比如我們把“黑悟空”臉譜帶到學校後,學生們特別喜歡,很多人說從來沒想過傳統文化與熱門遊戲能這樣融合,感覺特別酷,都想推薦給身邊的親友。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互相成就,我們做出年輕人喜歡的作品,年輕人主動幫我們推廣傳統文化,從而實現雙贏。

本版文/本報記者趙婷婷

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底圖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