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跨“高科技”“創業史”兩道坎,《赤熱》把行業劇拍出了共情感

創業的懸念、行業的秘辛、商戰的驚心,還有情感的百轉千回,科創報國的逸興壯思……

追看正在CCTV-8及騰訊、愛奇藝熱播,並即將迎來網播收官的《赤熱》,心中時常激盪起看行業劇鮮少體會到的千滋百味。

這部劇由李駿執導,虞璐琳編劇,黃曉明、王鷗、張超、施詩等領銜主演,聚焦本世紀初那一批響應歸國熱潮,歸國創業的頂尖科技人才,用他們串線,掀開了中國自主芯片技術研發與創業歷程的神秘面紗。

由於題材所涉行業存在認知門檻,科技創業類故事在國產劇中也不常見,《赤熱》開播後經歷了短暫的收視遇冷。但隨着劇情從硅谷往事轉入歸國創業的階段,《赤熱》的收視率也穩步回升,多次奪得日收視率冠軍,平均收視率破1(備註:數據來自歡網大數據),貓眼電視劇有效播放熱度榜躋身前三。

《赤熱》開播時,影視獨舌曾在“新劇測評”專欄中進行了嚐鮮測評,肯定了這部劇的題材重大,但對開篇的戲劇情境營造提出了質疑。如今看完全劇,增加了很多新的認識。

從總體視角來看,《赤熱》不僅是一部題材重大、創作難度極高的芯片行業劇;也是一部刻畫了鮮活創業者羣像的硬核創業劇,還是一部兼顧戲劇性和時代感,讓觀衆能在時代脈搏和跌宕情節中,共情共鳴的類型創新劇。

爲中國通訊芯片行業寫“小史”

近兩年,“中國芯”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聞報道和老百姓的日常交流中。

芯片作爲現代科技的基因密碼,可以說是“得芯片者得天下”。隨着中國自主芯片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關心“中國芯”的故事。

市場呼喚一部講好芯片領域“中國故事”的作品,《赤熱》的創作與播出應需而動,彌補了題材空白,是一次大膽而具有突破性的嘗試。

但由於芯片技術畢竟艱深晦澀、遠離日常生活,想要以芯片行業爲背景拍攝一部劇,不僅拍攝難、製作難,如何兼顧劇集品質和可看性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正如劇中男主張海潮(黃曉明 飾)所引用的《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名言“勇氣不是你手裡有槍,而是你明知道會輸依然會去做”一樣,《赤熱》選擇這樣一個高難度的題材需要不怕輸的勇氣。

從宏觀敘事層面來看,《赤熱》完成了爲中國通訊芯片行業寫“小史”的任務。

這部劇以張海潮、黎東昇(張超 飾)等歸國頂尖人才爲主角,以細膩動人的筆觸側寫了1997-2008年中國通訊芯片發展歷程。劇中隨處可見引人回憶的時代印記與現實還原,記錄着芯片領域與人民生活交織的發展節點。從MP3、MP4、雙卡雙待到曾經風靡一時、價格親民的小靈通(劇中爲“小靈犀”),這些“時代的眼淚”都挑動着觀衆的回憶。

從微觀情節層面來看,爲了能將芯片題材做出溫度,《赤熱》又貢獻了一幕幕飽含溫情的橋段,將科技的“冰冷”轉化成一個個充滿情感共鳴的瞬間。

比如,當張海潮從清華畢業決定投身導航芯片研發之時,土大款薛阿土動情地講述了自己砸鍋賣鐵也要贊助張海潮創業的原因。薛阿土出身漁村,當地漁民有時會在出海後有去無回、葬身大海,所以他希望可以幫助鄉親們找到回家的路。

如此勾連之下,導航技術便具象爲照亮每個人回家之路的燈塔,觀衆雖然不懂其中的技術手段,卻會被研發者的情懷深深打動。

再如張海潮等人歸國時,空姐動情地介紹這是一架特殊的飛機,載着幾十位海歸博士。而劇中的這架飛機是有着真實原型的,許多推動時代變革的知名企業家都同在這架飛機上。

當劇中同行的歸國創業者說出“衆裡尋她千百度”的時候,這個小彩蛋卻不禁讓人感慨科技改變時代的力量和歸國人才的愛國之情。隨即衆人合唱《故鄉的雲》,觀衆也隨之熱血沸騰。

用商戰透寫科技創業的險和難

創業的情懷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是創業的歷程必定伴隨着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巔峰對決,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赤熱》中,商戰主要圍繞通訊芯片科技公司“袊通”的創立與發展展開。

本世紀初,在美國已經成功創辦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科技領軍人物張海潮與同伴們堅定歸國,創辦了袊通公司。如果按照慣常的敘事順序,故事應該從張海潮如何作爲先行者,從無到有開拓了中國自主通訊芯片產業講起。

但《赤熱》卻從靠近當下的時空講起,以張海潮的妻子、前“袊通”銷售總監黃林希(王鷗 飾)在美國被警方帶走開場,頗有懸念地揭開了商場如戰場的殘酷一角。隨即時光倒轉到二十一年前,展現了主角們一路走來“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創業歷程與商場沉浮。

他們在硅谷進行導航芯片創業時,就曾遭遇惡性競爭。

競爭對手黃仲愷(李治廷 飾)對張海潮的團隊虎視眈眈,用盡手段,甚至不惜派出商業間諜,使用“美人計”,挖走了黎東昇所有的團隊成員,甚至將張海潮也納入麾下。

尚未歸國創業,商戰的火藥味兒便已經瀰漫,而更爲重要的是該劇並非只追求商場競爭的緊張刺激,而是始終緊扣高科技人才心繫祖國,爲國家芯片事業而創業奮鬥的情懷與主線。因而張海潮在幫助黃仲愷成功上市之後,選擇了歸國創業、從零開始。但也因此與黃仲愷結爲“一生之仇”。

而除了強大的競爭對手之外,創業過程中還有這數不勝數的苦難與挑戰。

比如在歸國創業之初,爲了留住海外高端人才,張海潮與黎東昇甚至不惜爲歸國博士的太太們通馬桶,黃林希也化身爲“婦女主任”,消除高端人才們的後顧之憂;再比如在商業機密被泄露、對手搶先佔領市場的情況下,張海潮必須帶領團隊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壓縮成本和工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力求製造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手機芯片。

而爲了深入市場一線,黃林希則需要時常前往深圳華強北的山寨機門店,在這裡遇到了風情萬種的手機店老闆娘金雯,也展示了深圳華強北這個中國曾經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的人間煙火。

該劇在商場競爭的你來我往與創業的見招拆招之中,以寫實的手法刻畫出了時代大背景下芯片創業者的辛酸與艱難,以及背後不畏艱難的執着與情懷,而創業的悲喜也正是人間百態的縮影。

照見創業者的理想和現實

《赤熱》塑造了一衆充滿熱血的科研者、企業家。其中張海潮和黎東昇這對“相愛相殺”的創業夥伴,塑造得尤爲成功。

通過這兩個人物的塑造,該劇也展現了創業者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走鋼絲”的兩難處境。如何平衡二者,是比創業本身還要艱難的挑戰,也決定了不同創業者的最終走向。

黎東昇一直都是偏於現實的那一類,一心追求個人的成功與公司的商業價值。從一開始他在美國硅谷創業的目的就是提高身價,在黃仲愷挖走張海潮等人之後更是深陷做空、做多的股市幻夢之中。此後互聯網浪潮泡沫涌起,他又經不起誘惑開始轉換賽道,也因此與張海潮漸行漸遠。

而張海潮則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但他不是空想,也不僅是爲了實現個人的技術理想。從放棄高薪與高額期權回國白手起家開始,他一直心繫中國的芯片科技發展事業。在一路摸索的創業之路中,他逐漸看清了自己應當深耕的道路:讓通訊技術的發展能惠及每一箇中國普通老百姓。

當然,黎東昇在“投奔”華強北的金雯之後,一邊與地頭蛇倪老大斗智鬥勇,一邊還是不忘暗中支持張海潮和“袊通”。這讓兩個創業者之間的碰撞與默契演繹得細膩動人,也將創業中理想與現實的極限拉扯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創業從來都不是一兩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一羣人的孜孜不倦。該劇在主角之外還塑造了一羣性格各異的科創理工男形象。

比如在黎東昇帶着大家轉投互聯網之時力挺張海潮、堅持芯片研發的劉涵,再如性格外放也曾轉投黃仲愷麾下最終投身音樂事業的“文藝理工男”高健,甚至包括爲了半導體事業和堅持良知而死的秦宇東秦總。

他們匯在一起,形成了高科技創業者們的生動羣像,他們也是千千萬萬現實中科創人的代表,或許不爲人所知,卻在爲國家科技發展默默燃燒。

同時,《赤熱》也塑造了黃林希、歐陽子夏等不同風格的女性創業者形象,雖然她們更多打的是“輔助位”,但在高科技創業題材中增加女性形象的刻畫,也能爲“高冷系”的題材增加一些更爲鮮亮的色彩。

其中華強北手機店老闆娘金雯(高露 飾),雖然着墨不多,卻以其搖曳生姿的女性魅力以及令人叫絕的“人間清醒”大放異彩。而金雯與黎東昇短暫而毫不純粹的愛情不僅不令人反感,反而給這部劇增加了幾抹活色生香的亮色和接地氣的真實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主角都有各自的情感關係和家庭羈絆,並以男女主的相識開篇,但故事的展開始終緊扣芯片研發與創業的主線,漸漸顯出“硬核”高科技創業劇的本色。也正是因爲這種敘事上的“專注”,讓《赤熱》逐漸收穫了觀衆的認可和共情。

縱觀國產行業劇創作,“高科技”與“創業”因其呈現難度之大和市場接受門檻之高,成爲兩大不成文的“禁區”。《赤熱》選擇迎難而上,以其紮實的情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塑造,連挑兩大難關,一定程度上疏通了行業劇創作的“瓶頸”。

在《赤熱》中,可以看到科技創業者的真實創業心路和商場的風起雲涌,也能瞥見中國通訊科技的艱難發展歷程,還能領會到科創關係民生的深層命題。這部低開高走的芯片行業劇,值得我們耐心追看,用心品味。

【文/雲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