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對他們很好」

大陸漁船日前越界收網,因躲避我海巡查緝而翻覆,2名生還漁民20日返回中國大陸,隔天卻出面控訴船隻是遭海巡撞翻的。記者蔡家蓁/攝影

原以爲真相將永遠沉入海底的羅生門,因一位檢察官戳破窗紙,劇情急轉直下。金門海巡人員執法過當,導致大陸漁船在追逐中碰撞翻覆釀成二死;至於碰撞是惡意或意外,因海巡全程無錄影而百口莫辯。

真相遲到的後果是:兩岸的敵意螺旋已升至近乎失控的沸點,金門具領海性質的「禁限制水域」幾遭抹除。大陸公務船登檢、逼近、突入行動,接二連三,甚至將示威行動擴及馬祖。舉一可以反三,誰說澎湖、東沙、小琉球不會是下一個?

事態至此,別說主權,連管轄權都很堪憂。但誰是整起事端的罪魁禍首?逞一時之快的小兵、缺乏常識的管碧玲、狀況外的蔡英文,還是逛書展喜購「阿共打來怎麼辦」的賴清德?

癥結也在社會的集體心態。長期仇中教育薰染下,臺灣人視對岸人民如次等人種,海巡隊將對方當成潛在罪犯而刻意高速追緝正是這種心理背景,更是釀出人命後一四五○、綠委及一衆綠媒仍高調嘲弄對方的意識預設。

生還漁民受訪時感慨道:他們以前到我們這來,「我們對他們很好」。一語道破大陸對臺截然不同的態度。但大陸惠臺、寵臺措施雖多,反助長臺灣的歧視心態,日久可能讓對岸人民對臺灣的同理心減弱。大陸網民高喊「血債血還」,或是一時激情,但我們必須小心善意磨損後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