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拒再當橡皮圖章

民進黨在立法院八年「完全執政」絕對多數,此次選後已變成朝小野大;藍、白第一槍主打強化國會調查權,不僅止於政治攻防策略,更應爲符合民意政治表現。國會投票結果也給立委們明白訊息,即權力者須受監督,一個對行政院照單全收的橡皮圖章,非民衆所樂見。

握有中央政權的執政黨已不是國會最大黨,要能保證問責行政權的監督效果,加強國會調查權是必然之舉。目前立委僅有「不完整調查權」,除了質詢、審預算等,調查手段具體體現在組成調閱委員會的「文件調閱權」。

但要組成調閱委員會,首先要先由該委員會多數立委贊成,而上屆綠營過半多數,例如鏡電視審照爭議,時代力量、國民黨多次提案要查,都被執政黨立委硬生生擋下;即使是成立了調閱小組,例如二○二一年的「疫苗採購調閱小組」,調來的資料既不夠完整、又會被執政黨立委催促「趕快結束」,效果有限。

此外,上屆許多在野黨立委都曾公開指控,在進口蛋、快篩、疫苗採購等爭議爆發時,行文政府部會索取資料,但「不來就是不來」,官員答詢時也常被立委認爲避重就輕。

不管是立委索資、質詢,政府部門對執政或在野立委訊息提供可能「待遇不同」,早是公開秘密。究其根本,就在於立委調查權「不夠力」,我國憲政設計,最重要調查權力落於法務部門及監察院,但不管是現實運作及政局、民情,都不難看出強化立法案調查及聽證工具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