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 | 改革開放爲什麼“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原標題:理響中國 | 改革開放爲什麼“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理響中國 | 改革開放爲什麼“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來源:視頻綜合)

中國改革開放是“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四十五餘載激流勇進,在世界版圖上寫下濃墨重彩的東方傳奇。新時代,中國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改十年,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新一季“思客講堂·黨校公開課”推出《理響中國 | 以“理”服人:改革開放爲什麼“行”》,五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資深教授,帶你解碼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智慧”。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張效羽,講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的張效羽。今天,我們結合改革開放的歷史,聊聊改革開放偉大歷史成就背後的法治因素,談談爲什麼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就從身上的鈕釦說起。大家身上應該都有鈕釦,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鈕釦,小鈕釦背後蘊藏着大產業、大創新。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溫州一個鎮一年生產鈕釦500多億顆、品類超過1萬多種,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農民因此勤勞致富。這種一個縣、一個鎮的特色產業橫掃世界的現象,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涌現了很多。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改革開放之前,個人私自跑到市場上賣鈕釦是要偷偷摸摸、東躲西藏的,好像在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我想,如果個人賣鈕釦的自由都得不到法治的保護,溫州地區絕對不會出現世界級的鈕釦產業,中國製造也不會大規模走向世界。

大家看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1980年溫州工商局頒發的全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當時中國第一個個體工商戶就是靠賣鈕釦起家的。有了這個執照,說明政府公開認可個體戶的小買賣是合法的,賣鈕釦的收入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法律保障,越來越多的溫州人走上了經商之路,這是溫州製造大規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里程碑事件。

當然,法律只允許個體戶從事工商業經營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帶動中國製造大規模走向世界,必須掀起全民經商辦企業的熱潮,必須充分發揮每個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在這方面,溫州又走在全國前列。1987年,溫州頒佈了全國第一個私人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普通農民也有權申請開辦私營企業、農民能給自己當老闆,私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受到法律保護。同一年也就是1987年,溫州市又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給農村股份合作制企業立法,規定農民不僅能自己當老闆,還能夠通過入股的方式參與工商業經營,分享工商業經營的利潤。這兩個規定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羣衆經商辦企業的熱情,讓投資者吃了定心丸。一時間,溫州率先涌現了一大批農民企業家,他們帶領當地經濟發展、帶領廣大農民致富……正是這些法治建設的中國第一,使得溫州這個地方一不靠自然資源,二不靠便利的交通環境,三不靠大規模的外商投資,主要靠發揮本地人的勤勞智慧,在改革開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前,溫州人均GDP只有全國的三分之二。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如今,溫州的民營經濟已經一崛而起。溫州的很多產業全國領先、世界知名,溫州也成爲我國東南沿海富裕地區。

從溫州的改革開放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製造能走向世界,法治建設功不可沒。溫州不僅有衆多中國民營經濟的全國第一,也有不少中國法治建設的全國第一,我想這絕不是偶然的,這充分說明法治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溫州改革開放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個地方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切實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溫州在全國率先給個體工商戶頒發執照的時候,其實其他地方也有個體戶了,中央文件也允許個體戶經營了。但爲什麼正式頒發個體戶工商執照非常重要呢?因爲如果不公開發證,只是默許個體戶經營,只是通過內部文件允許個體戶經營,個體戶們還是無法安心生產,相關產業也做不大。因此只有正式地宣佈個體戶是合法的,通過公開地正式地給個體戶頒發法律證書的方式,宣佈個體戶的自主經營權受到法律保護,個體戶的收益受到法律保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界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所以說,光有好的政策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把好的政策通過法治方式確立下來,不斷增強各類經營主體的投資信心,持續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這就是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

溫州的歷史只是中國改革開放史的一個縮影。一些人誤以爲我們是改革開放之後富裕起來才搞法治的,這種認識不符合歷史事實,是錯誤的。實際上,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是同步的,在一些領域甚至法治建設還領先一步。

這張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式講話的提綱,是鄧小平同志親自起草的,一共500多字,列舉了講話的要點,其中第二點就是“發揚民主,加強法制”。可見,從改革開放開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針對當時法律體系極不健全的情況,小平同志還對立法工作提出“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可見,小平同志關於儘快完善法律體系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於是,1979年,我國就制定頒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宣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這是我國向世界打開國門、對外開放的第一份法律宣言書。此後,我國又頒佈《經濟合同法》《外資企業法》《商標法》《專利法》《民法通則》等一系列經濟立法,核心就是要從法律上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財產權、經營自主權、知識產權……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法治保障,有了越來越好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纔會吸引世界各國紛紛到中國投資,纔會激發中國本土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情,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全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專門討論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此後,我們持續完善以憲法爲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尤其是編纂頒佈了《民法典》,全面平等地確認和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民商事權利。我們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嚴格公正司法、堅持司法爲民,力爭讓人民羣衆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們還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精簡大量不需要的行政審批,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努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這一切,都有助於持續優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我國的營商環境在全世界的排名,從2017年的78名躍升到2020年的31名,進步顯著。相應的,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公佈的數據,2022年我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美元,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新高。總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一部法治進步的歷史,是人民羣衆基於法治進步的勤勞致富史。

爲什麼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背後的原理其實也不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這就點出了背後的原理。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資金、人才和技術,而是缺少能讓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迸發活力的營商環境。有了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財產權有了保障、經營自主權有了保障、知識產權有了保障、市場公平競爭有了保障,才能讓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迸發活力,才能從全世界吸收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促進本地發展,這樣原本落後地區也就逐漸發展起來、富裕起來了。放眼世界,我專門梳理了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和法治狀況,我發現富裕的國家多種多樣,貧窮的國家也多種多樣。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法治狀況比較好的國家,經濟普遍都比較發達,老百姓普遍比較富裕。所以說,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興則百姓富,要想國家強、要想百姓富,就要大力完善法治建設,持續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個道理全世界都通用。這恰恰說明這是真理,真理就是普遍適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指良法善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不要把法治僅僅理解爲嚴刑峻法,僅靠嚴刑峻法是不能聚人聚財的,也是不能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所謂良法善治是指法治要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溫度,關鍵是要讓人感受到公平正義。比如,2023年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遊客涌入山東淄博,淄博地區原本規劃的停車位一下子不夠用了,很多外地遊客的車輛只能停在規劃停車位的外邊。在這種情況下,淄博地區沒有一刀切地對外地遊客的車輛一律施加罰款,而是重在引導,讓他們儘量停在不影響交通的路邊,這就是良法善治。有了這種良法善治纔能有利於吸引全國的遊客到淄博旅遊,有利於優化本地的營商環境。大家一定要記住,不是有法律就有法治,也不是有了嚴刑峻法就有法治。能夠吸引人才、投資的法治,必須是符合天理人情、滿足羣衆需求和遵循客觀規律的良法善治。

此外,還有一個誤區需要澄清,有些人以爲對於經濟落後地區應該先抓經濟,等經濟發展起來了再搞法治建設。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我們就看溫州的歷史,溫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人均GDP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溫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創下不少法治建設的全國第一。這說明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不能一先一後,必須同步進行,甚至法治建設還要先行一步。經濟落後地區,必須從法治建設入手,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魄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才能實現彎道超車,正可謂“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我想,法治環境搞好了,才能走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都越來越深刻體會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很多企業在選擇投資地的時候,不僅要看具體的優惠政策,還要看當地的法治環境。爲此,我們必須更加深入地推進法治建設,持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賦予各類經營主體和廣大人民羣衆,有效管用的依法維權手段,要從法治改革上實現改革開放事業的新突破,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發展的潛能。總之,只要我們能夠緊密圍繞各類經營主體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實際需求,將各項法治改革推向深入,切實讓各類經營主體和廣大人民羣衆實現“依法辦事不求人”“有理走遍天下”“合法經營誰也不怕”,就一定能激發出中國億萬人民的偉大創造力,進而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最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