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合成生物學如何再造新消費?

本文共計2662字

閱讀需要5分鐘

演講 藍晶微生物創始人兼總裁 李騰

整理 藍鯊消費

1月13日,2021草根知本合夥人之夜在成都舉行,大會主題是“興”,復興、振興、新興之意。活動第一次採取半開放的方式舉行,有一半社會合夥人參與。 強大的嘉賓陣容,乾貨的分享內容,吸引了大消費領域的創業者(合夥人)、投資人和企業家參與和關注。據悉,會前有近2000名內外部合夥人報名參會,整場大會線上線下總計有超過30萬人觀看。 藍晶微生物創始人兼總裁李騰在演講中指出,未來20年,生物經濟製造的產品大概有4萬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一半來自生物醫藥領域,另一半來自合成生物學領域。 以下爲李騰的分享實錄,經藍鯊消費編輯: 感謝新希望和草根知本的邀請!5年前,我剛從學校畢業被合成生物學點燃了,成立了藍晶微生物。我今天講兩個事:一是合成生物學是什麼;二是藍晶在做什麼,以及我們在消費品領域做了哪些事。

01

再造一個石油化學產業

提到生物技術,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醫藥,想着怎麼去修復生命系統。但實際上,生命系統在它正常的時候帶有特別多的用途。如果你仔細去看一個細胞,就會發現它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製作系統,以及非常複雜的智能系統。人們一直以來研究生物技術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怎麼修復它,一條是怎麼利用它。利用的歷史比修復的歷史要短得多。 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人們才知道生命系統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是DNA上的信息指導了生命系統,但這些信息你沒法改它。人們開始稍微修改一下DNA上的信息,那時叫基因工程。過了50年,它發展成了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本質上就是在DNA上做編輯,給生命系統寫入新的信息。從1978年開始有特別多的應用。我舉個例子:胰島素。有DNA編輯技術之前,胰島素都是從豬的胰腺裡把活的胰島素提取出來注射到人體內。這個量一定是少的,所以很貴,而且它畢竟不是人的胰島素。 1978年,人類開始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去改它,把人的胰島素放到微生物體內,用發酵的方式,像釀造啤酒一樣去釀造胰島素,製作成本大幅下降。 藍晶在做微生物的設計以及下游各種各樣微生物產品的應用。這有點像芯片行業。芯片的上游是半導體的設備和材料,中游是芯片的設計,下游是芯片的應用,比如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

微生物像芯片的設計一樣,它本身的設計成本很高,風險特別大,是資本密集的技術領域,但一旦做好之後,芯片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製造,微生物也可以以幾乎免費的成本製造,因爲它可以複製自己。 電子顯微鏡下面的微生物和芯片也很像,只不過芯片很複雜,是人爲設計,而微生物是自己進化,所以這裡面的改變在過去是有限的。這些年因爲合成生物的發展,這些改造可以更深入、更大規模的進行。 最近10年間,合成生物學領域受到資本的認可,2021年全球範圍內投到這裡的資本將近200億美元,增長速度非常快。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人們看到了新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再造一個石油化學產業。 石油化學是什麼?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是由石油化學驅動。除了能源,還有塑料、纖維即衣服,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如香精香料、增稠劑、色素,美妝、護膚品的各種成分都來自於石油。這些東西都是有機物,可以是小分子也可以是高分子。只要是有機物都可以被生物的方式製造,所以這是再造的石油化工產品。 這些被合成生物製造的化學品,其實在我看來有兩個優勢,第一、完全碳中和。因爲它不需要開展什麼,它用的是生物原料。第二、它是天然的東西。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吃的東西里,比如說飲料、食物裡的色素來自於石油化學,大家會覺得奇怪。但事實就是這樣。這些東西可以被生物的方式製造。整個石油化學產業大概4萬億美元,去年麥肯錫出的報告說,未來20年,生物經濟的市場規模4萬億美元左右,一半來自於藥或是醫療技術,另一半非醫療,即我們在做的合成生物。

02

任重道遠

迄今爲止,我們成立五年只做了一個產品,我們只是小量的在做。如果要開發一個新藥,基本是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投入。非醫藥的投入會少一些,大概是5年時間平均5億元的投入。所以,它是高投入的領域,但它的場景非常多。

藍晶5年前開始做,一直在做一個產品,用生物的方式去重造塑料。藍晶微生物現有200多人,其中一半是科學家和工程師,過去幾年一直在做研發,從去年開始進入到第一個產品的產業化階段。 當然這個技術鏈條很長,既有IT的部分也有BT的部分,BT即生物技術。這麼長的鏈條要打磨它真不容易,大概有5個部分:一是合成生物學,給微生物做基因編輯。二是酶工程,即做蛋白質的工程。三是發酵工程,怎麼把做好的微生物放大,並把產品做出來,這關乎工藝放大。四是材料科學,因爲是微生物做的分子。這些是底層的技術,但在底層是我們自己做的合成生物學的基礎設施,要用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方式改造生物研發的流程。我們的實驗室和傳統意義上的生物學實驗室不一樣,更像是一個自動化的製造。 微生物的細胞1000納米左右的寬度,裡面的DNA在0.1納米左右。在這麼微觀的尺度上,我們在做設計和編輯,但它的影響非常大。因爲微生物一旦做好之後可以無限複製自己,一邊複製自己,一邊生產產品,所以我們用這樣的技術做的第一個產品是塑料的替代品,叫PHA,它是生物可降解的塑料。 這個塑料做出來就是中間這張圖這樣,它可以被做成瓶子,而這個瓶子在各種自然環境之下,只要你扔掉它,平均80天的時間它就可以降解,可以融入水體、土壤等。 我們也做了纖維,可以仿絲,做了塑料袋、紙杯、吸管、餐具。這樣的產品出來,過去我們在終試和小樣生產,得到很多客戶的認可,從去年開始我們開始建設自己的第一個量產工廠,今年下半年會投產。我們設計了2500噸的年產能,但還是很小,因爲塑料全球的消耗量每年在5億噸左右。

我們一直想做多品類,但坦白講成功率不高,它很像做藥的邏輯:首先週期很長,5年的時間,5億元的投入。失敗率很高,往後走,失敗率會降低,投入會更高。 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因爲吸引我們的東西太多,尤其是在泛消費品領域有很多想做的事,比如益生菌,還有在醫美領域在做的事。但大家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不是所有的(嘗試)都會成功。因爲這背後是複雜的生命系統,生命系統有太多的混沌存在,這些混沌你並不清楚,你認爲你的設計是這樣,但實際上可能會觸發隱藏在背後的漫長進化歷史所產生的那些你不爲人知的新機制,會導致失敗。 當我在讀書的時候被這個領域點燃,它確實很難做,但是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