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載的“當代上海研究論叢” 打響上海史志文化品牌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25日報道: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麼史志工作就是傳承城市歷史文化脈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近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暨《當代上海研究論叢》出版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通志展示館召開。

作爲研究上海史志,傳承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平臺,《當代上海研究論叢》從2005年初創,歷經近20載,已成爲上海史志界具有一定學術和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當代上海研究所聯合主辦,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爲活動指導單位。

《當代上海研究論叢》由當代上海研究所和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第一輯於2005年出版發行,本次爲第六輯。本輯收錄了上海各界專家學者文章28篇,全面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75年來上海貢獻、上海經驗、上海智慧和上海引領,是一部國慶專輯。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姜復生介紹說,當代上海研究所是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的下屬事業單位,承擔編寫當代上海歷史文獻資料書籍,組織研究上海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舉辦學術交流活動的職能。

“要維護好、發展好《當代上海研究論叢》文化品牌,請更多優秀的專家學者投稿,力爭更多有影響力的作品涌現”姜復生說,此次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打造了合作的樣本。我們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編書、論壇、講壇、課題等多種形式,藉助各種平臺資源優勢,擴大朋友圈,增強史志界的凝聚力和擴大史志文化的影響力。

當代上海研究所副所長陳暢、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社長錢運春對本輯《當代上海研究論叢》的編著出版情況作了介紹。

座談會上,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顧問、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圍繞“浦東開發的精神境界”談了自己的思考認識,指出:浦東的開發開放仍在進行中,從已走過的30多年發展道路和已取得的成就來看,可以說,這是中國城市建設史、改造史上的壯麗史詩,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輝煌篇章。

上海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理事範林元把評彈作爲觀察江南社會的一個窗口,認爲其在弘揚和普及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葉舟、茅伯科、褚半農、汪時維、潘建龍、徐惠樑、畢志剛等人分別就村志編纂、上海工業、上海要素市場、急救培訓中心、上海電影的發展成就等內容作交流發言。

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原一級巡視員王依羣透露,當下史志學會正在努力做好上海退役軍人志編纂的前期準備及研究,同時開展上海地方名人家訓家教的保護傳承工作。本輯論叢選題準、覆蓋廣、文風實、效率高,是上海市史志學會與上海當代研究所一次成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