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糖尿病就準備等着洗腎? 醫:謹守三原則就不怕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飲食注意糖分攝取,並定時量測血糖。(謝瓊雲攝)

彰化醫院個管師邱小佳指出,糖尿病盛行率已超過11%,患者人數超過230萬人,偃然已成爲臺灣新國病,糖尿病與洗腎的重疊度確實越來越大。(謝瓊雲攝)

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蔡旻叡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固定服藥或施打胰島素之外,還要定期追蹤抽血報告及回診,進行飲食控制,儘量避免喝酒,以維持理想體重,每天至少攝取1500至2000毫升的開水,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把血糖控制得好,就能將洗腎風險降到最低。(謝瓊雲攝)

誰說罹患糖尿病友都難免洗腎?醫師強調一切都取決於患者的態度,若能好好配合醫囑,按時服藥,透過規律運動和飲食控制,維持血糖的穩定,就能遠離洗腎的威脅。

全臺每年新增的洗腎患者,達半數都來自糖尿病患者,洗腎成爲糖尿病友們揮之不去的惡夢。然而關鍵其實取決於生活態度。

彰化醫院衛教中心個管師邱小佳指出,大村鄉55歲賴先生罹患糖尿病10年,糖化血色素檢測值在7%至12%之間,比起4.0%至5.6%的正常值高出許多;原本只需要吃藥就能控制,但他卻愛吃不吃,惡化後必須注射胰島素,他依然沒準時施打,加上飲食不節制、也不愛運動,最近已重度慢性腎衰竭,腎絲球過濾率值(eGFR)已降到20,恐將走向15以下的末期腎臟病變,必須洗腎。

邱小佳指,賴先生工作忙碌,因此常忘了吃藥、打胰島素,三餐也沒有定時定量,更沒時間運動,加上不覺得身體不舒服,而輕忽、降低警戒;賴先生就像衆多洗腎患者的縮影,值得警惕。

邱小佳強調,糖尿病盛行率已超過11%,患者人數超過230萬人,儼然成爲臺灣新國病,糖尿病友最終是否必須洗腎?一切取決於生活態度;若能積極配合醫囑,結果大不同。

她舉例,32歲唐小姐發現罹患糖尿病後,立刻購入血糖機定時檢測,戒除糖飲,改喝無糖豆漿或茶,每天喝水超過1500cc,每週運動3次,乖乖服藥控制飲食,3年來血糖穩定;58歲江先生是10年資深糖友,確診時以必須施打胰島素,他積極配合監測血糖、飲食控制,每天至少運動2小時,2年後就改成服藥控制,糖化血色素檢測值也都控制在7%以下。

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蔡旻叡表示,糖尿病會影響到全身血管,造成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尤其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腎臟病變,進而洗腎;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未按時服藥,長久下來,可能5到10年後就必須洗腎。

他呼籲,糖尿病患者要按時服藥或施打胰島素,更要定期回診、追蹤抽血報告。飲食要定時定量,少油、少糖、少鹽,少吃精緻及高膽固醇的食物,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避免喝酒,並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每天至少攝取1500至2000毫升的開水,降低血糖濃度,所以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只要血糖控制得好,就能將洗腎風險降到最低。